《杂记》(306)秋季回鞍日记——经历纽带连接的群体之情
标签:
生活 |
分类: 《杂记》 |
今年回鞍山住了两个月,每年的9月3日是我们公司成立的周年纪念日,今年的年庆日推迟了一天,9月4日我回去的当日,公司接机的汽车将我和老伴儿送到家之后,放下行李我就随车一起去了公司,参加晚上举办的公司年庆会。之后去公司办事情的次数比较少,多数时间是穿梭在各个圈子里忙着聚会,两个月中,各种形式的聚会达25次,每次聚会的主题都是因我回鞍而聚。大家普遍的感觉是,聚一次少一次,各个圈子的成员之间都特别珍惜每一次见面的机会,我非常感谢圈子里的每一位朋友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慰藉和快乐。
两个月中,只有党校的几位同学是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的,没有见上面,其余聚会几乎是隔天一次,有亲属、有发小、有闺蜜、有国防俱乐部的队友、有初中的同学、有知青点的战友、有在国企工作的同事、有在私企工作的同事、有退休后在私企工作期间结交的新朋友、有几十年未见面的老同事、老朋友、有的是同龄人,有的是忘年交,相约人数最多的是30多人,最少的是2个人聊天。
每次聚会,无论人数多少,心情都非常好,大家聊的都很开心,说的都是知心话,相互传递的都是正能量。
国防俱乐部的队友们每次得知我回鞍山,一定相约聚餐聊天。尤其是我们的队长和一位师哥在去年间隔两个月相继因病离世,大家更是珍惜每一次的相聚,每次聚会只要在鞍山的队友,全部参加,我们都是从十几岁就在一起集训的队友,大家同吃同住同训练,就像是家里的兄弟姐妹一样亲近,无线电波的纽带把我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相聚之时无话不说,回忆集训时的往事是永远都谈论不完的话题;
“知青”两个字就像是一条纽带,把知青点战友的心连在了一起,因为我们是空前绝后的一代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难忘的经历,那种在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中建立起来的友谊非常真诚,插队期间故事多多,知青们与当地社员、大队部与小队部、集体劳动与日常生活......永远都谈论不完;
我的初中同学全部都是插队知青,只是下乡的时候分配在不同的公社和生产队,插队期间就互相走动,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段人生经历将我们的命运连接在一起。自从2018年10月10日纪念插队50周年开始,之后的几年里,每年我回鞍山的时候都有一次相对较大规模的聚会,每次都有20多人参加,非常热闹,今年大家相约游千山,之后在酒店落座就餐。遗憾的是今年参加的人数是去年的一半,有的是自己身体有恙,有的是老伴儿身体欠佳需要陪护,有的是离开鞍山去儿女家了。大家都非常理解,因为我们都是行走在奔八的路上,任何原因未参加聚会都属正常,只是既遗憾又无奈,大家共同的感觉是以后聚会的人数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少;
回城以后,我被分配到鞍山自行车厂工作,连续工作了30年,如今退休也有24年了。鞍山自行车厂最早生产的自行车是“梅花”牌,后改为斯波兹曼集团公司,自行车品牌也改为“斯波兹曼”。虽然企业已经破产多年,但我们这些企业的职工对自行车厂的感情依然深厚,对曾经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的情感依旧。虽然退休20多年了,见到当年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感觉特别亲近。
今年回鞍山,再次遇到了经常在公园相聚的十几位老同事,他们计划在国庆节前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聚会,主持人对我说:“这次聚会主要是为你组织的,你必须参加哦。”我立即表态说:“我一定参加,不参加这次聚会我就不回上海了!”
9月23日,“迎国庆梅花飘香音乐会”在鞍山莱弗仕酒店举行了,场面之大、人数之多、气氛之活跃,都是企业破产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聚会。一个破产多年企业的30多名职工,能自发地相聚在一起,还聘请了退休前曾在鞍山日报社担任主编、副主编、摄影记者等老朋友和常在公园长廊唱歌的民间歌手参加我们的聚会,现场演唱助兴。国庆前夕,大家共同怀念我们曾经战斗过、曾经为其付出辛苦和创造过辉煌的企业,那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深情怀念。
曾经在自行车厂生产科一起工作过的三位同事,还有我们四个人都非常认可的一位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我们几个人的年龄相仿,为人和品行都是正直、耿直、坚持原则,从来都不会阿谀奉承,我们几个人很是谈得来,且至今做人的秉性不变,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总能达成一致。退休之后,仍有联系,近几年我回鞍的时候只要时间允许就聚一聚,今年我们几个人又相约聚餐聊天,很是开心。只是有一位小妹因腿疾行走艰难,在下车的那一刻,看到她走路的样子,我的心里特别难受,心地那么善良的一个人,晚年却要遭受如此痛苦的折磨,分别至今,她走路的样子经常在我的眼前浮现,无奈,我既帮不了她,也不能替代她,只能在心里期盼她能通过治疗有所好转。
曾经在一个科室工作过的一位同事,我们两家走的比较近,每年春节正月初四,我们两家都相约聚餐。1997年同事突发心梗病故。但我与他的爱人一直保持联系,几十年来,彼此都很惦记对方。同事去世后,他爱人曾在鞍山开过12年诊所,后到北京照顾孙子直至去年才返回鞍山居住。今年有缘在鞍山相聚,我和老伴儿去她家里看望她。见面与在电话里沟通的感觉一样,她的状态非常好,心态和身体状况都是我们同龄人的榜样,岁月的磨砺,丧夫的痛楚不但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她每天在公园里锻炼身体,双手套环大倒立、我们都拿不动的乌拉圈、4斤重的铁鞭子,在她的手里如儿童玩具般轻盈。因为她曾开过多年诊所,理疗对她来说简单又娴熟。在她家里,我们边聊天,她边为我和老伴儿做理疗,我和老伴儿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情。
总之,此次回鞍山是一次快乐之行,虽然只有两个月,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定格在瞬间的照片,甚觉欣慰。
从鞍山回来以后,我陪同老伴儿回到家里,第二天就与公司同事一起去进博会、去昆山、去苏州,又忙了一个星期。回到8月23号刚搬过来一个星期就出发了的上海的家,什么东西都找不到,还要去周围熟悉环境,很是费神,回鞍日记拖到今日才写,好在记忆深刻,简要记录在博,留待日后慢慢回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