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风
脑卒中
高血压
糖尿病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中风又称脑卒中,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但事实上,脑卒中可防可控。美国心脏协会联合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临床指南显示,八成脑卒中可预防。
1.诱发脑卒中的原因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发生往往由以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1)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管堵塞或破裂的风险;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房颤动等也会引起脑卒中。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损害血管健康,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3)精神因素:情绪激动、焦虑或抑郁等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中风风险。四是寒冷气候、地域差异等。
2.预防脑卒中
(1)管控基础疾病:健康成年人应培养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如果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饮食,按时服用降糖药,定期检查血糖水平。高血脂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来降血脂。心脏病患者需定期体检,积极管理各种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另外,建议40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并根据个体情况酌情完善颈动脉彩超检查。
(2)调整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尽早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限制饮酒;定期参与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学会管理情绪和释放压力。
(3)定期体检:体检可帮助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中风风险因素。如有需要,遵医嘱服用预防中风的药物,如抗血小板、降脂药物等,治疗过程中不能随意停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