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哪些药物可导致或加重心衰?

(2024-02-29 13:41:43)
标签: 

心力衰竭

 

药物副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

 

降压药

 

健康

分类: 心血管病

心力衰竭(下简称心衰)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合并用药的情况常见。不合理用药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进展恶化。临床中多类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希望引起临床重视。

1.非甾体抗炎药

代表药物: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罗非昔布、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等
常见的药物,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增加水钠潴留的风险,容易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几率增加。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抗炎药可引起水钠潴留,小幅增加发生心力衰竭的绝对风险。此风险和剂量呈正相关。有心衰的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若必须使用,应按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合理使用。

2.降糖药物

(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导致水钠潴留、体液过多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增加心力衰竭或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充血性心力衰竭或NYHA心功能分级-的患者避免使用。

(2)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代表药物: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SAVOR-TIMI研究显示,接受沙格列汀治疗的患者心衰住院率升高。一项对美国保险索赔数据库的观察性研究分析发现,西格列汀也增加了心衰住院率。在一项包含所有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拉利汀及度格列汀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中,服用任何DPP-4抑制剂的患者急性心衰风险均增高,提示可能是类效应。

3.降压药物

(1)α1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哌唑嗪、多沙唑嗪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α1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低血压和水钠潴留。ALLHAT研究显示,与氯噻酮相比,接受多沙唑嗪的患者心衰风险增加一倍。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应慎用。

(2)钙通道阻滞剂(CCB)

代表药物:硝苯地平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心衰患者合并严重高血压或心绞痛时,可使用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但需注意引起腿部水肿的可能。大多数的CCB(除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外)有负性肌力作用,会引起心衰失代偿和病死率增加,应避免使用。一项评估硝苯地平对心衰患者潜在获益的小型研究发现,硝苯地平明显加重心衰。

(3)中枢α2受体激动药

代表药物:可乐定、莫索尼定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心衰患者的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活性升高,活性升高与死亡率增加直接相关。中枢作用的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如可乐定和莫索尼定),能减少交感神经传出,从而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血压。有报道显示,可乐定会导致心动过缓和房室分离。莫索尼定可致左室逆重构。

4.抗心律失常药物

(1)I类抗心律失常药(钠通道阻滞剂)

代表药物:丙吡胺、氟卡尼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丙吡胺是一种负性肌力药,对心衰患者具有明显的心肌抑制作用。丙吡胺同时具有诱发和加重心衰的作用。对于存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氟卡尼可显著抑制左室功能。在心衰或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应避免避免使用氟卡尼。

(2)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代表药物:伊布利特、索他洛尔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伊布利特,对左室功能降低(LVEF≤35%)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显著,但心衰是伊布利特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因这些患者已存在QT间期延长。索他洛尔同时具有II类β肾上腺素能阻滞和III类抗心律失常作用。索他洛尔在某些患者中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并加重心衰,有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3)IV类抗心律失常药

代表药物:地尔硫、维拉帕米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地尔硫和维拉帕米也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在加重心衰方面比二氢吡啶类CCB更强,因为负性肌力作用不能被舒张血管作用所抵消。

(4)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代表药物:决奈达隆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决奈达隆抑制钙、钠和钾离子通道,并且同时是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ANDROMEDA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决奈达隆组死亡率明显增加,死亡率增加主要源于心衰。PALLAS研究发现,决奈达隆与心血管死亡、卒中和心衰住院显著相关。因此,决奈达隆禁用于近期失代偿需要住院治疗,或NYHA IV级的有症状心衰患者。

5.糖皮质激素

代表药物:泼尼松、地塞米松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糖皮质激素也是通过增加钠的重吸收导致液体潴留,一般来说短期小剂量的使用是安全,如果患者已有心力衰竭,而糖皮质激素又需要长期使用,使用前应权衡用药的获益和水钠潴留不利作用。

6.抗真菌药物

代表药物:伊曲康唑

可能机制或临床研究:伊曲康唑被认为有潜在致心衰的作用,在伊曲康唑的说明书中明确提到服用伊曲康唑的患者中有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道,对于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患者的使用应权衡利弊,尤其是在与CCB类联合使用时,风险会进一步加大,关于其机制目前上不明确。

7.抗精神病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抗帕金森药物溴隐亭等,这类药物是通过干扰大脑内的神经递质来缓解患者身上出现的幻觉、妄想等症状。但这些药物的使用,也与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

8.其他药物

如抗肿瘤药物顺铂、紫杉醇,抗疟药氯喹、羟化氯喹、部分生物制剂(贝伐珠单抗、拉帕替尼、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等)等,也可引起心衰加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