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护脊减脂缓解疲劳...这个姿势太全面!

(2023-12-30 15:11:36)
标签: 

护脊

 

水桶腰

 

腰酸背痛

 

上犬式

 

海狮

分类: 中医养生
护脊减脂缓解疲劳...这个姿势太全面!


     久坐有什么坏处呢?

     久坐会导致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同时还会导致脂肪囤积在腰腹部

     形成水桶腰


     而面对久坐后的不适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伸个懒腰就不管了

     久而久之身体状态越来越差

     腰酸背痛都是常事


     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个动作

     不但能缓解紧张的腰背肌肉

     还能塑造完美的身材


      上犬式的功效

     1.帮助脊柱恢复活力。尤其是那些背部僵硬的人。

     2.增加肺活量,有助于打开胸部和缓解哮喘。

     3.加强臀部肌肉,同时消除腹部,腿部和手臂多余的脂肪。

     4.它还可以帮助缓解轻度抑郁症,疲劳和坐骨神经痛。


      上犬式的做法

     (1)俯卧,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五指打开,放在胸腔的两侧

     (2)呼气,抬头挺胸,利用双手推地的力量,将身体向前向上延展

     (3)延展身体的同时,慢慢的伸直手臂


注意事项

     1、注意在这个体式中,腰椎是延展的,不是折叠的,如果有疼痛,立即停止。

     2、背部受伤的人群不要练习这个体式

     3、手腕受伤或有腕管综合征的人群不宜练习

这个体式做起来特别帅气,尤其是在海边时,跟海狮一样器宇轩昂。



      5步做好上犬式

     第一步:专注延展而不是弯曲

     启动腹部,弯曲上背部(胸椎),延长下背部(腰椎)



     第二步:稳定根基

     大臂要外旋,可能会导致手掌内侧起来,所以大拇指和食指要往下压

     小手臂往下扎根的同时向后拉(没有实际移动)

     第三步:调整后弯

     肩胛骨不要向内夹,而是肩胛骨下端向前推,肋骨后侧向上


     第四步:不要忘记双腿

     腿用好了后弯更安全有力

     胸腔越向前,腿会抬得越高,同时脚背需向下推

     大腿内侧向上提,脚踝外侧向内收,胯部前侧找肚脐

     第五步:自我正位检查

     上面的做好之后,检查一下正位。你的肩膀对齐哪里?应在手腕正上方。



      上犬式的细节

     1、手掌的摆放

     根据自己的后弯能力,初学者可以放在胸廓下端,后弯好一点可以把手掌再向下移动一点到腰两侧。

     在手掌下面放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2、指尖和肘眼的朝向

     常规操作是五指大大地分开,中指或者食指朝向正前方。

     由于手腕、肘、肩部虚弱,或者患有椎关节硬化而不能直接将重量承受于手腕上的人,可以先手掌外旋,让指尖朝外。通过练习当手臂和颈部得到强化以后,再回归到指尖朝前的常规练习。我在写到这的时候,自己试了一下指尖朝外的上犬式。最大的感觉是有利于手肘朝内夹,帮助肩膀打开,大家也可以自己试试。


     3、双脚和双腿

     脚趾和膝盖在一个方向。如果详细地说,在这类体式中"脚趾和膝盖在一个方向"有两层意思:

     a、脚趾、脚后跟必须在小腿的延长线上。有的人脚后跟和小腿在一条线上,但是脚掌会向内或者向外倾,这都是不对的。

     b、脚趾、脚后跟在小腿的延长线上,而且必须和膝盖在一条直线上。

     我们从腿的正面来,应该是膝盖的髌骨正朝向地面,脚踝两侧等长伸展,脚背的正中间压地,脚趾朝后。


     4、胸腔和脖子

     上犬是一个后弯体式。大家可以把身体想象成是拉满的弓弦,或者抛物线。不管身体前侧还是后侧的线条弧度都是:圆润饱满而自然,所有的力都是从后平行向前推。

     5、脊椎延展,腰椎不受力不挤压


      给初学者的建议

     1、利用瑜伽砖辅助练习:





     2、可利用瑜伽抱枕辅助练习:



     3、可利用墙面的辅助练习:


    4、可利用瑜伽椅的辅助练习:
护脊减脂缓解疲劳...这个姿势太全面!




转自 脊椎健康联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