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高血压警惕原醛症
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朋友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已经服用超过3种类型的降压药,血压依然控制欠佳,这时候就可能是继发性高血压原因在作祟。继发性高血压,简言之,就是将血压升高归结于某一种可探查病因的高血压类型。
继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数据有限,目前公认约8%至10%高血压患者存在可探查、可纠正的继发性病因。
三类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3.肾血管性高血压(RVH)
虽然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费时、费力,但由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远高于原发性高血压。因此,在高血压患者中更应尽早明确筛查对象,必要时完善筛查,要引起足够重视。
今天就专门介绍三大类中的一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
原醛既往被认为罕见,实则发病率可观。曾有医生在1672例高血压人群中筛查原醛,确诊率6%;而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79/100-109mmHg)中,原醛诊断率高达12%左右。鉴于原醛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概率远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足够重视、尽早明确诊断。
原醛是指由于单侧/双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瘤所致的醛固酮分泌过多而引起的血压升高。过多的醛固酮分泌后,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身体反应,其中包括高血压和低血钾。
哪些警告信号提示我们赶紧要筛查?
原醛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压控制欠佳、出现特定临床表现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使用如下指标进行自查和院内筛查,可提高原醛这一类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率。
七条指征,有任意一个就要引起重视:
1.难治性高血压
2.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或使用利尿剂后出现低钾血症
3.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
4.早发高血压家族史/早发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40岁)
5.高血压合并OSA
6.一级亲属中有原醛病史
7.初发血压大于180/110mmHg
筛查后有什么诊疗手段?
疑似原醛的患者,医生常采用筛查试验、确诊试验、分型定侧诊断三步走策略完成诊疗。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确定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或内科保守治疗,并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1.筛查试验
抽血化验,非卧位2小时肾素、醛固酮、肾素/醛固酮(ARR)是最常用的检查指标,目前普遍认为醛固酮≥15-20ng并且ARR≥30考虑为筛查阳性。
2.确诊试验
在住院时,进行盐水负荷试验(院内进行盐水输注后再次完善血液检查)、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口服卡托普利后进行血液检查)等确诊试验可以帮助鉴别。
3.分型定侧诊断
当上面2项筛查均为阳性,就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了。对肾上腺增强CT扫描,根据CT结果进一步做出亚型诊断,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最后,通过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决定如何进一步手术治疗或内科保守治疗。
要提醒的是:若出现了难治性高血压或满足筛查七要点中的某一条,特别是低钾血症或者偶尔体检时发现肾上腺意外瘤,可前往医院咨询,获得个体化治疗方案,密切随访,解决难题。
阅读延伸
原醛症
原醛症,全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的以高血压和低血钾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简介
Conn于1955年首先指出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是本病的原因,因此又称此病为Conn综合征。本病占住院的高血压病例的1~2%,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但若病程过长,长期高血压和严重低血钾也可造成严重的危害。
2.病因
本病有5种病因,亦根据病因分为5型,分别为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醛固酮生成腺癌(APC),其中以前两者最多。
不论何种病因或类型的原醛症,其临床表现均是由过量分泌醛固酮所致。原醛症的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早期:仅有高血压期,此期无低血钾症状,醛固酮分泌增多及肾素系统活性受抑制,导致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上升,利用此指标在高血压人群中进行筛查,可能发现早期原醛症病例;高血压、轻度钾缺乏期:血钾轻度下降或呈间歇性低血钾或在某种诱因下(如用利尿剂、或因腹泻)出现低血钾;高血压、严重钾缺乏期:出现肌麻痹。
原醛症的治疗取决于病因。APA应及早手术治疗,术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PAH单侧或次全切除术亦有效,但术后部分患者症状复发,故近年来,有多采用药物治疗的趋向。APC早期发现、病变局限、无转移者,手术可望提高生存率。IHA及GRA宜采用药物治疗。如临床难以确定是腺瘤还是增生,可行手术探查,亦可药物治疗,并随访病情发展、演变,据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