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这2种人可以不用终身服用阿托伐他汀

(2023-09-06 13:38:58)
标签: 

高血脂

 

阿托伐他汀

 

调节血脂

 

冠心病

 

健康

分类: 心血管病

这2种人可以不用终身服用阿托伐他汀

心血管疾病目前和脑血管疾病一样是能够导致人类猝死的重要疾病类型,严重威胁的人类的生命安全。做到积极地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时候也是需要一些禁忌行为需要避免,才能更好的发挥药效。

阿托伐他汀能停用?这样停服才安全,2种人可以不用终身服药

对于患有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阿托伐他汀这种药物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作为第三代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具有强大的降脂效果,作用持久,且用药方便,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许多朋友担心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以及长期服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常常纠结于何时可以停止服用他汀类药物。今天,我们将简单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没选对药降脂的,可以随时停药。

阿托伐他汀应该服用多久才能停药?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乱用阿托伐他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随时可以停药。有些朋友可能会滥用药物,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血脂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干预调理并非仅仅是在出现问题的时侯赶紧吃药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理。因此,停药的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有位朋友,血脂指标都正常,唯独甘油三酯这个血脂指标轻度升高,略高于1.7的检查上限,达到1.9的水平。他听别人说阿托伐他汀可以“降血脂”,就赶紧去买来服用。这种情况下,阿托伐他汀当然可以随时停药。因为,甘油三酯轻度的升高,只需要通过饮食控制以及加强体育锻炼,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下来,往往能够轻松恢复;没必要一直吃他汀药物来控制血脂,再者就是阿托伐他汀这个药物,主要是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对甘油三酯的调节作用较弱,应用非诺贝特等降脂药更容易获效。因此,没选对药降脂的,可以随时停药。

其次,我们降脂时需要纠正一个误区,高血脂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通过服用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并不能实现“治愈”的效果。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作用来有效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胆固醇水平。但服药期间血脂有可能不增加,而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但一旦不吃药了,可能血脂就像洪水一样直接倾斜下来,造成灾难,因此,不存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多少天后就能完全治愈高血脂的说法。药物有时可以治愈疾病,比如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感冒的,真菌感染引发的手足癣,但血脂作为组成你身体的一部分,不可能把它杀死,只能尽可能地把它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让它不造成祸害就可以了。因此吃他汀需要明白这一点,也是很多人不明白他汀不能随便停药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适合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朋友,我们一般不会以服药多少天来判断何时停药,而是根据血脂控制情况、身体心血管健康风险情况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来确认是否需要停药或长期服药。

例如,有些朋友的血脂水平仅轻微升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只是轻微异常,且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较少,综合评估后属于低危或中低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建议首先通过饮食调节、加强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节来控制血脂水平。但如果已经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也没有关系,可以检查服用阿托伐他汀后的血脂水平。如果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甚至降到了1.4以下甚至更低的水平,可以考虑停止服用阿托伐他汀,仅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调节控制血脂水平。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注意定期监测血脂,如果血脂不超标且无需服药,这将是最好的结果。

一般来说,服用阿托伐他汀1个月后,需要检测肝功能指标。若是原来肝酶正常,吃了药后反而转氨酶升高了,且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上了,那就应该立即停服阿托伐他汀了。此类情况属于身体不耐受药物的情况,不能“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往往这种情况在及时停药后,肝功能会慢慢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

与此同时,他汀类药物也可能引起肌痛等不良反应,如果有人全身酸痛难以忍受,肌酸激酶重度升高,可以停药,这是合理的,药物不良反应性停药是推荐的。但要知道这种情况只发生于小概率,并非所有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朋友都会遇到。

对于大多数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朋友,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或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且在生活上已经严格加强控制但仍无法达到血脂标准,如果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能够良好控制血脂水平且身体耐受性良好,建议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来调节血脂。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水平达标,能够有效稳定斑块,减缓动脉硬化进程,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这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停药,但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确认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是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