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菡萏读画《粉墨春秋》

(2018-01-04 09:36:10)
菡萏读画《粉墨春秋》 


        落了几滴雨,天就忧郁起来。前两天,还是一树暖阳,天空像开了绣坊。我养的两只牡丹,天天晒太阳,在金色的空气里,噙着露珠,不停的鸣啾,一串串的,满是水音。

        先生说我把赵佶画的两只鸟,关了起来,想想也是,它们空有翅膀,却不能飞翔,是件悲苦的事情。今天回来,发现它们
乘我不在,把笼条嗑断了一根,飞出来到处玩,还偷吃了餐桌上的食物。听见锁眼转动的声音,就赶快躲回去。我把它们移到窗台上,也很乖,并不跑,站到笼顶,望风景。

        先生的这幅画画了很久,几易其稿,记得刚发来时,是张铅笔草图。先生说,他画入了迷,忘记了时间,抬眼时天已黑,表转到快六点,赶紧拍了照去搭车。过马路时,车灯刺眼,好容易等来末班车,车内昏黑,真像《夜行的驿车》……


         这些话,是我的复述,非先生原话。先生的表述比这生动,比这有动态美和画面感。先生没火气,平静如水,是那种放在灰堆里,都有出尘之美的人。语言亦好,像阳台的花草,再自然不过,是鲜活的,带着人生的况味和孩童般的纯洁天真。

         先生今年77岁,依旧每天去画室,每天搭三站车,每天挥舞锅铲子,这便是他的生活,朴素冲
,像幅简笔。

        先生画的是勒头,京剧着妆里的一个重要环节。画中女子侧坐,白衣薄衫,对着镜子平举着勒头带,头发分披前胸后背,姿态非常优美,典型的青衣。女子位于雕花格子门内,面前的镜子我们看不到,但能看见侧镜映出她的右半边脸和部分身体,于实体的左半边脸恰好构成一幅完整的图像——一个人的容貌总和。即虚与实,真与假,镜里镜外,梦里梦外,一个人的一生,此乃先生的匠心。

        我曾在,《红楼里的真与假》中说过真假的问题,真假本是孪生,一母双胎。真系假之根本,假为真之幻象,假是游离的真,精神上的出位和抽离。假即真,真即假,整个红楼无非真假两个字,所以叫《红楼梦》,人生一梦也!梦,是建立在现实语境之上的东西,就像笼中的鸟儿,破门而出,少了束缚,就有了更广阔自由的天地。

         京剧化妆是一种分身,进入角色的开始,戏曲与现实的隔断。像一道暗门,走过长长的过道,推开了便是另外一个华丽炫目的世界,你便不是了你。一个青衣一旦上了妆,便开始脱离本体,进入另外一个生命程序,这是一个跨度。所以很多演员,即便演完,也难返其身。然而舞台归舞台,生活归生活,卸了妆,你还是你,你又得为你的舞台,你的梦,私下里做许多功课,所以又是水乳交融,分也分不开的。
 
       先生发来第二幅图时,加了汽灯和镜子里的花格,他说这样更富时代气息,更丰富更有完整性。再后来先生上了色,又作了大的改动,把人物提了上去,说先窝在里面怎么都不顺眼,把汽灯改小提上,看着就舒服多了。一幅画总得有波折,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青衣穿的蓝裤子,起初是不存在的。就像一个演员台上的表演,非一日之功,是由无数操练和不断揣摩成就的。

         京剧,是种美丽的窑变,最初的胎土是多元的,博采众长,集徽戏、秦腔、汉调诸多地方戏剧为一体。到了一定火候,艺术高度后,有了自己的蜕变,华美之气扑面而来。像一匹锦,每一根纱都是拉出来的,闪着亮,如金子,你可以听到千年破冰的声音。雍容遥远,贴着隐隐的水面,淡月的光线,星子的坠落,转高山转流水,一路转过来。

       青衣,
是倒映在水中的慢慢长夜,旦角里的正旦,含蓄内敛,平静中风情袅袅,如低悬的一轮月亮,表情是节制的。柔,柔得压得住风;悲,悲得缠绵;喜,喜得得体;嗔,嗔得楚楚动人。清美如水,华衣胜雪,妆容似玫瑰色的火焰,是形式美和性格美的完美结合,也是极致,故迷倒很多人。我的爷爷是票友,喜欢去戏园子,父亲也好两口,到我们这就偃旗息鼓,成了风外人。京剧是脱离现实语境的,它假,但假的情深义重,比真的还真。青衣是平静的,平静是动人的,是遥远的美,深情的代名词,静水深流便是。

       勒头是京剧化妆的一个手法,勾了油彩后就开始吊眉。勒头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为了扮相美,眼角眉梢上倾,吊起来,有俊相。二是头饰不易脱落,免得在台上鬓松髻歪,不成体统。勒头是个痛苦的活,松紧皆在指缝间,非常难受,老演员定力好,可纹丝不动。

      上妆是凌乱的,先生的勒头却画得娟逸安静,女子清秀,且自己勒,这是不符常理的,然而这只是意象,艺术的虚构,而非真实场景,故打破常规步骤。发髻也是,就像那些坍塌的钟表,折断的房屋,艺术予以它别具一格,错乱的表述。

       
绘画教导人观看和看见一切(这是不同的两件事,且很少巧合)。因此,绘画保存着孩子们所特有的生动和纯洁的感情。” 实际每一次对光与色的描摹,都是对美的一次靠近,对人性之光的一次触摸和唤醒,同样也是超越现实的。

http://s16/bmiddle/002POT9Qzy7h6CfoQ916f&690


        这幅画,
先生题名《粉墨春秋》,绝不是勒头这么简单。我们看到镜中女子的右半边脸勾了油彩,而真身的左半边脸并没有,此乃人生的一瞬,也是全部。对京剧来说是入戏的过程,生命的交替;于现实,人的一生常常也是割裂的,就像这镜里镜外的人,这幅画可言及更广的意义。

        人生如戏,戏总是要唱的,梦总是要做的,但总得有点真心。很多时的化妆是不必要的,生命很薄,往往只是戏里的一缕青烟,这就是粉墨春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带雨
后一篇:茶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