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2019-03-18 18:06:06)
标签:

翠兰开花

黄绿色的花

晶莹剔透的“珍珠”

烧火棍

喜微酸性土壤

分类: (原创)我家小院
             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养了二十多年的翠兰终于开花了。
    说真的,在这之前,我从来没见过翠兰开花,也不知道翠兰竟然能够开花。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多年来,这盆翠兰一直静悄悄地呆在阳台偏僻的一角,想起来就十天半月浇上一次水,三五个月去掉几枚老叶,因为不会开花,家里人平时是难得有谁多瞧它一眼的。谁曾想到,有一天,它会给人一个惊喜。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这天,小孙子拿着喷壶,对着阳台上的花盆一通乱喷。忽然他一声惊叫:“爷爷爷爷,你快来,这盆花长的是啥?”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我过去一看,只见那盆翠兰碧绿的叶片中间,长出了一条长长的花序,呈圆锥状,足有七八十公分高,下半部有数朵已经绽开了黄绿色的花,散发出一种好闻的浓浓的芳香
       我走到近前观看,在簇簇花蕾的根部,竟然还挂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用手指肚轻轻一蘸,凉凉的,粘粘的,放到舌尖上品品,有一点香还有一点甜但是比球兰花的“甘露多了。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说起这株翠兰,在我所养的花草中,寿命仅次于那两盆三十年的铁树。
    那还是在二000年,我的小院落成,去温锅的朋友知道客厅较宽敞,便送我一大盆株型优美、翠叶修长如兰草的翠兰。    看到这翠兰,我便想起清代刘灏有一首诗云:“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这诗本来是写兰花的,不过在我看来,拿来赞美这叶形叶色多姿多彩的翠兰更为贴切。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只可惜,有一年冬季奇冷,那台60的空调尽管开足马力辛勤工作,多盆花草仍被冻得奄奄一息,或者直接挂掉了。到了春天,这盆枝叶葱郁的翠兰,叶子全部萎蔫干枯,根系沤烂,伸手轻轻一拔,一根烧火棍样的枝干便握在手里。痛心之余,我将花盆换了新土,将这根“烧火棍”两头稍作修剪,插入盆中,浇足水,盖上塑料薄膜,放到前边邻居的房屋后面。说真的,能否起死回生,我是毫无把握,只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古人说得好:沉舟侧旁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去夏至,这根“烧火棍”竟然萌出了五个嫩芽。我小心地揭掉塑料薄膜,将花盆搬到半荫半阳地花架上。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护,寒来暑往,这棵翠兰又长得枝繁叶茂、青翠欲滴。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越明年,我将嫩枝做了修剪,留下顶端的三枝,其余的剪掉后进行扦插繁殖成活后,为了防止重蹈寒冬冻挂的覆辙,我将其中一盆摆放到儿子暖气房那光照良好的阳台上。    
    没想到,几年后,这盆翠兰竟然先于母株开花了。
    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查了下资料,翠兰又名龙血树,原产中国南部及亚洲热带地区,常绿小灌木,株形优美规整,可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养殖翠兰既能净化空气又可观赏,为现代室内装饰的优良观叶植物。中、小盆花可点缀书房、客厅和卧室,大中型植株可美化、布置厅堂。在阴暗的室内可连续观赏2-4周,明亮的室内可长期摆放。喜光,光照充足,叶片色彩艳丽。性喜高温多湿,不耐严寒。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8摄氏度,如果夏季高温,气温超过32摄氏度,或者冬季气温低于15摄氏度,翠兰便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土壤要疏松,喜微酸性土壤。浇水要见干见湿,盆内不能积水,积水会烂根。放置在通风透光,半阴半阳的温暖湿润环境生长最好。
     传说,龙血树里流出的血色液体是龙血,因为龙血树是在巨龙与大象交战时,血洒大地而生出来的,这便是龙血树名称的由来。

                我家小院:第一次开花的翠兰

                               (手机拍于自家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