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优术,提升道法学习“记忆”策略
(2022-05-27 22:18:03)
标签:
收藏教育 |
循道优术,提升道法学习“记忆”策略
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循道优术,对于提升学生道法课堂学习“记忆”极为关键。循什么“道”,优哪些“术”,可以让学生“永生永世我不能忘”?本文就提升学生道法学习“记忆”策略,该如何“循道优术”作一点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循道;优术;记忆;策略
忆起《梨花又开放》这首歌,凡有过几十年从教经历的老教师,童年的味道一定会顿时飘起。“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给我血肉的故乡,永生难忘,永生永世我不能忘,永不能忘”……为什么有些东西会终身难忘?这值得我们为师者的思索,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美丽,也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依照业界定义,记忆是指人类思维中信息内容的储备与使用过程。记忆是美丽的。这里谈的“记忆”,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和时间存储度。教学,要给学生留下记忆的空间和无止的时间,为师者必须研究一番教学策略。提升学生道法课堂学习“记忆”策略,应“循道优术”,“道”指规律,“术”指方法,道法要讲究道术,这该如何去实施呢?
一、循教学之“道”——把握教学永恒不变的客观规律,利学生记忆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是赢家”。任何东西,都有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去遵循。
(一)关注时事,尤其关注重大时事,是政治老师的基本功。
今年,北京冬奥会,成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课题。人民日报微博“新学期,我们一起向未来”,讲好这一问题,显然重要。假如让你来讲授冬奥会,你会如何设计?理由何在?不同年级,因材施教,设计是不一样的。七年级“新学期,新起点”八年级“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或“公平正义”,九年级“踏上强国之路”“文化自信”或“走向未来”等等,都是优质的链接点。
作为热点时事观察,有几个维度值得去思考。从“历史视野”分析,过去十几年前夏季奥运会,至现在“今年冬季奥运会能在北京成功举办”,至未来对今后的影响如何,应当思考。从“国际视野”分析,结合现实与未来,俄乌之争引发思考,国际形势定格及我国立场,分析国家安全,再回顾我国70年代的乒乓外交,必然产生极为重要的教育效应。从“事件视野”分析,事件本身的内在结构及状态,也可大做文章。我们的功力是“大背景,小切口”,要打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思维规律,重视教材,把时政渗透到教材中去。
“新学期,我们一起向未来”,引导学生学会自豪、学会快乐、学会热爱、学会不屈、学会团结、学会奉献。冬奥会10个难忘瞬间,鸟巢上空焰火打出“立春”字样;《立春》表演让人过目不忘;冰雪五环从冰立方中雕刻出来;小男孩吹响《我和我的祖国》;176名普通人将国旗手手相传;最美中国红!中国代表团入场;致敬普通人,一起向未来;大山中的孩子演唱《奥林匹克圣歌》;500名孩子伴着《雪花》起舞;前所未有!主火炬采用“微火”方式。这些画面,可以结合教材“爱国”“中国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教师自己可以设问“冬奥会比赛规则的设定,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启示?”教材“青春有格”“自由与规则”“法治建设”“公平正义”“挑战与创新”等等,实际上,体育与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精准循道,优化策略,就可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要遵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规律,重视学生的考试评价。
(1)“道”,要遵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规律,重视学生的考试评价。考试性质为终结性考试的,分为衡量性质的水平考试和招生性质的选拔考试,考试起导向性目的。
(2)“道”,要遵循教育教学方向性目标。课程标准,就是我们要考虑的方向性依据。要精读课标,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核心素养体现育人价值。课标是王道,要有离开课标的教学都是不符合“标准”的教学这一理念。
(3)“道”,要把握政策性的东西。可以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让学生学会看清主流与支流,保持正确的观点和清醒的头脑,认识和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4)“道”,要重视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义务教育的根本。正确导向,提升质量,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要求。试题改革,要求试题开放。要改掉机械刷题弊端,这是重视教育质量,面对教育评价改革形势所需。我们的新增政策,是优化试题的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中考,遵循思想性、基础性、科学性、人文性、导向性等原则,以近年中考试卷特点分析,我们会发现教学方向。
中考试卷特点之一,重视立德树人、学科价值的考核。例如,通过建党100周年时政热点,通过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国家发展成就、中华优秀文化等来体现。如中华优秀文化又具体体现在孝亲敬长等,传承传统美德,这就是核心的思想理念,根植于中华人文精神的传统美德。
中考试卷特点之二,关注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如,教材知识、时事知识、“一点点”生活知识,都是必备的,这样考查学生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就要关键培养学生的思维。政治学科能力,包括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论证、评价、探究等,其中,“记忆”是关键要素,要靠“理解”这一基础来完成,要从七年级一开始就培养的。
学生弱项是获取调动知识的能力,并加以描述与论证。如,“‘知耻之心’与‘行己有耻’的关系”“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事关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等,调动知识是难处。要让学生有美好的记忆,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包括价值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等,其中,政治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价值思维的特殊地位。
中考试卷特点之三,优化教学情境、知识结构与学习任务。要创设新颖性、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知识结构要改写,长的繁杂的给予简化,学习任务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展示,通过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等,有的还需以“怎么样”展示,通过辩证与评价等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增强记忆。如,挖掘本土特色,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优化情境。举实例,漳州市巡特警、特色福建、红色八闽、沙县小吃等本土的“土味”,“吊”学生“胃口”,培育家国情怀。还是常言在理:“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
要把握教学规律,包括“教”的规律,同时包括“学”的规律。尤其对学生的“学”的研究,我们还远远不够。
二、优教学之“术”——发挥教师教学专业素养优势,利学生记忆
“术”,就是策略,策略很重要。
(一)学术,学术,学习是有艺术的。
(1)“术”,要重视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关系到学习效率的研究。
(2)“术”,要重视我们的“教”。我们在观摩课活动中,要把学生的“学”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老师可能常常只管“教”而不管“学”,常常一节课上下来了,“自我陶醉”或“自我安慰”,没有考虑促进学生的学习作用。
(3)“术”,要重视课堂的“评”。学生回答问题后,务必给予评价,往往一两句话的“微评”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其作用不可估量。政治老师要有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学生被认可、被肯定的需求,也让学生留下了思考的方向,起到导向和反馈的功效,让学生“永生永世我不能忘”。以考导教,以教促学,往往小评价,就成为了大学问。
学科素养,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而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育人价值的学科特色,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观念,人文意识等。如,关于乡村振兴话题,结合时事教学,让学生懂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是我们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工作的终极目标。
时事出题方向,“点”与“面”要把握,“点”是相近相似几个主题事件的罗列,“面”是事件与教材的结合,新闻事件与新闻解读的结合。在作时事点评时,要指导学生这时事表明了什么,这是事实描述;为什么国家重视,这要加以论证,就是价值分析,要指出实践价值、理论价值、社会价值等;我们应该怎么做,采取哪些策略,这是行动分析。应站在国家生活的宏观层面去思考问题。
(二)具体题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术”之所在
(1)在漫画题分析中,对于学生“记忆”的培养不可忽视。教师应指导学生读懂漫画,再思考漫画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如,很简单的漫画《常回家看看》,指导学生看标题,看漫画中人物的行为,思考教材所学知识,获得的启示。教师可以多设几个题支,如从回家所带的礼物角度去设题支,或换主观题,如设你对漫画中的认为行为加以评价,或共筑美德之家有何启示或建议等亦可。
(2)“微点评”题,新颖味十足。如对某某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的正确选项给予“对号入座”。
(3)“图示”题,解题技巧当讲究。一般以“根据下列图示,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呈现方式多样化。
(4)非选择题往往考查学生的道法意识,重视学生的生活视角。如图中某某同学的言行,从道与法两个角度去考量。这是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试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来分析,可能涉及行窃、交通规则、网络谣言等生活实际。如,信息时代,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技术,未成年人违法交通规则的照片,是否可以将其公开?答案选择可能“不可以”“可以”“视情况而定”,这就是法治素养的问题。又如,“山路得康庄”感动中国人物村支书实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对生命的思考等方面,均可以让学生有好的“红色记忆”。
(5)综合性问题,往往有较大跨度。要让学生思维打开,非常重要,这往往是品德、政策、法治的意识提升。如,对联式试题,过去,共产党万岁——分田不忘共产党,幸福牢记毛委员。现在,共产党万岁——脱贫全靠惠民策,致富迎来辛福春。可以从“百年洗礼,淬炼伟大政党;栉风沐雨,创造人间奇迹”角度,答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广大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政治思维的培养,通过比较时代或社会变化不同类,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聚合思维等。又例,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古田会议遗址、红军长征出发地等,可以通过写倡议书等方式,强化学生记忆效果。
三、循“道”与优“术”并举,教学考交融,助力减负增效
个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方法也就不同。让学生掌握恰当而合适的学法迫在眉睫,我们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就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实效问题。循“道”与优“术”,二者是相互关联的,循“道”与优“术”并举,教学考交融,对于助力减负增效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当你老了,对老师的教学还记忆犹新,终身受益,这是多么有效果的。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一则有趣的故事、一回生动的讲述、一次有意义的讨论……都可能给予学生心灵刻下美好的“记忆”烙印,甚至是“永生永世我不能忘”,一辈子受益的。我们三明市,三明是哪三个明?开明,清明,文明。学生往往记不清。我们如果换种思维,“你文明、我文明、他文明,这就是三明”,学生的“记忆”恐怕是真的多么聪明了。这就是既循“道”又优“术”,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初中道法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探讨》,道客巴巴,《学周刊》。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增强学生背诵记忆有效性的途径探究》,期刊网。
[3]“道法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百度学术,教育教学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