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

2023-01-03 16:52:46
标签: 曲鹞奇 十堰柏和心理 十堰青少年心理 十堰心理咨询培训 十堰心理咨询师

作者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编辑 /十堰柏和心理 邹悦

今天有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自己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别人的爱?我认为这个问题童年的经历有关,有的孩子从婴儿期起就能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个孩子自小就能体会到被爱的感觉,于是他的内心里会笃定的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即使这个孩子未来长大了,离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他内心里被爱的感觉依然存在,他会自己爱自己。

最重要的一点,当他有了自爱的力量,他表现出来的就是自信,自我认同,自我尊重,还有接纳,同时他会下意识的把自己对待自己的方式也用来对待他人。

我们说将心比心嘛,他首先是得到父母的爱,然后他学会了自爱,当他自爱了以后,他又能对别人表达出爱,别人也能对他付出爱,这就印证了网上的一句话,你只有自己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马太效应”,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援引《新约.马太福音》,「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种现象称作「马太效应」。中国古人也有一句俗语与之对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个类似的现象,爱总是流向不缺爱的人,金钱总是流向不缺金钱的人,幸运的人总是能获得更多的好运。内心缺爱的人,他们内心的匮乏感会让他们不断的向外索取,而当索取成为了一种习惯,就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一种压力。

从感受来看,缺爱是一种不安全依恋的感受,具体感受为孤独空虚、焦虑不安、能量匮乏等。

缺爱者内心渴望得到关爱,独处时容易滋生很强的情感匮乏感,但在亲密关系中,缺爱者又容易陷入过度卷入的情感纠缠,要么忽视对方、要么忽视自己,并且容易破坏健康的亲密关系。

对于缺爱的人,我们虽然无法退回到童年,重新获得父母对爱的补偿,但是缺爱的人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学会自己爱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信任、友爱、宽容、尊重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

自己去照顾好自己,自己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对自己多一些宽容,凡事对自己多一些考虑,或许有一天,你对自己自爱的这个行为,也会让周围的人学会对你付出爱。

十堰柏和心理服务专注于十堰心理咨询、十堰心理培训、十堰心理督导、十堰心理辅导、十堰青少年心理、十堰婚恋咨询

话: 0719-8697042 ,13797868077 (微信同号)

址: http://www.baihexinli.com/

址:湖北省十堰市浙江路和昌国际城65C10层9号。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