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之湖畔

标签:
随笔 |
http://s12/mw690/002PAYSNzy72KVpZWFJ0b&690
在酒店卸下行李,径直走向芦之湖。傍晚时分的芦之湖呈现出暗蓝色,在高山的怀抱中,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远处是富士山淡白的影子。湖边无人,大树静直,我坐在一株柏树下的木椅上, 如同被一种原始的静谧洗滌了一般,旅人的身心瞬间沉浸于安宁之中。
我想到一个字:禅。这是在日本经常见到的一个字。芦之湖边,我感受到了这个字“静”与“空”的弥散。
有人介绍,酒店有怀石料理供应。我知道,这是极富禅意的日本特色餐饮。有点喜出望外:禅景、禅饮,这是天意人为的融合呢。立即预订晚餐,尽管每位500多元人民币。
怀石,是为了让僧人听禅时怀抱一暖石以抗饥饿。后来, 茶道中请客的饭菜,发展成精细的怀石料理。其禅意与自然,便融进了菜式中,厨师们将怀石料理的每道菜,都作为艺术品精心制作。
http://s4/mw690/002PAYSNzy72KVAdx9F13&690
我们进入餐厅,穿着艳丽和服的两位服务小姐己在长餐桌旁躹躬迎候,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滿脸笑容。引我们入座后,便用一个人能听到的语音,询问我们需要什么饮料?每个人的任何一个要求,她们都点头、微笑、即办,连一个孩子要半杯白开水。只是我们也成了“窃窃私语”的文雅之士。
芦之湖已经暗了下来,湖边的路灯泛着柔和的光。芦之湖是高山湖泊,这时,它的宁静是透彻的,餐厅的无声,便与这湖的宁静有了呼应。湖边窗下,安静也可以传递。
第一道是开胃小菜,铺着白纸的黑色漆盘上,是五个不同叶㸤样的小碟,装有生鱼片、叶菜、罗卜、南瓜、香菇,菜品量极小,三块生鱼片配一颗蚕豆,南瓜泥仅做成两厘米方块。小碟之间有新鲜绿叶搭配,绿叶之间,看似随意地放着几颗紫红色的花蕾。整盘菜,犹如是一幅立体的画。每个人面对眼前的一幅画,都迟疑了。
怀石料理的制作,讲究食材新鲜,因此,所有菜点,都在顾客预订后烹制。上菜的间隔也有时间规定。服务小姐见席中一位客人忙于手机拍照,第一道菜尚未吃完,第二道菜,便端在手上,在其身后停留了,脸上是沉静地微笑。
http://s6/mw690/002PAYSNzy72KVGe0oB85&690
这第二道是冷菜,考验着食客的艺术感受力。一段七寸翠竹,半僻掉五分之三,如一扁舟,置于一片白色冰喳之上,一技粉红梅花斜插绿竹之侧,好一幅二月村野图。有人拿起相机上下左右一阵拍,口中出句:绿竹出山野,红梅点春光。竹筒之内的甜虾、生鱼片、菜丝、花蕾,却成了点缀。只是那一片周圈鲜红、薄如蝉羽的白罗卜片,置于小砣白罗卜丝之上,让春野也显出精致。有人说,怀石料理,吃的过程就是感受意境的过程。舌间的感觉,己经降为次要的了。
http://s12/mw690/002PAYSNzy72KVLRiPx6b&690
第三道上了热菜,端上时,给我以视觉的冲击。一个硕大的红酒杯倒置,杯边是红黄绿三色的蔬菜,或长、或圆、或卷的随意放置,盘底的那一枺淡黄,则是调料。拿掉酒杯,竟然冒出了缕缕轻烟,令人称奇。有人说是热气,但热气沒这么浓烈。每人都玩起了把烟盖住、又把酒杯瞬间拿起的把戏,最后也沒弄清,烟是怎么出现的。至于酒怀盖住了什么,己不重要。后来才知道,是白罗卜上压了两块猪肉片。
在街巷的小餐店,己经感觉到日本菜的精巧、小量。但是,怀石料理,把这种精巧推向了极致。而小量,在品尝怀石料理的过程中,却已忽视,不知是因为被菜品的艺术意境所迷惑,还是因为品种多的缘故。后面几道热菜上来时,已经有女宾说,吃不下了。无论端上的是一肉丸配一菇,还是三小块炸鸡肉配一块油煎小点;无论是一小碟炒饭,还是一小盅蛋羹,都已经把目光放在盛这些菜点的器皿上。那个盛炸鸡块的小高盘,为什么放这么多小圆石?那个放调料的小方盅,刻的印章,起源于中国吗?
http://s14/mw690/002PAYSNzy72KVSXH3v6d&690
最后的色彩缤纷,自然是甜点。巧克力与冰淇淋是主题,却由于白色的酸奶和红黄绿的水果混搭,便千姿百态。只有甜点的盛噐不小,真是会讨女宾们的欢喜呢!这是杯石料理的现代攻势吗?它因了禅与道的起源,似乎并不需要过多考虑食客的喜好,只要传达出禅道的空灵和静雅,就足以引食客与其融为一体。
http://s4/mw690/002PAYSNzy72KW1WBeb83&690
走出餐厅,芦之湖己被墨色笼罩。怀石料理所展示的盘中画境,让我想起坐在湖边的感受。日本文化中的静、清、简而演化成的一个“禅”字,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他们生活中,至今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品格。
我抬头远望,不知自身己沉沒在芦之湖一片清澈地安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