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一”

(2014-05-05 10:19:29)
标签:

随笔

 

                             

     “一”,可以囊括无限大的时空,让我们遙想灿烂星际、浩瀚海洋;也让我们展望百年人生、千年未来。面对这样的宏阔,人们便心涌激情。然而,“一”也是最微小的末枝,最短暂的瞬间,如0.1秒。面对小“一”,人们总是容易忽视、小看、怠慢,让小“一”的精彩在我们眼前倏然而过。

     上世纪80年代初,上夜大。美学课老师正讲西湖的美学体验,突然灯灭了,教室漆黑,好在那天月亮正圆,把银光洒了进来,老师就在月光下描述黄昏时的西湖。她在课桌间走动着,沉浸在西湖美色之中:坐在苏堤看西湖,黄昏最美,每一分钟的云朵、湖面、山峦、树影,因为光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它们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变幻无穷,人们久坐而痴迷,就是因为每一分钟都能感受不同的美。

     这堂美学课,让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不仅是因为在月光下听美学,有别样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每一分钟会出现的美景变化,让我接受了从未领晤过的美学解释,第一次知道,观察美,要时时睁大你敏锐的眼睛。

     老师那里接受的知识,后来在一位摄影师那里得到验证。他可以几小时把镜头对着河面,等待展翅的飞乌,可以几小时里不断地拍摄同一朵花。他说,飞乌擒魚,只在几秒之内,且有不同姿式,不同光线;同一朵花,因光线的方向、强弱,因含水的饱满与否,会呈现不同的美感。要捕捉到最美画面,只有等待多种要素整合到最佳状态,在瞬间完成拍摄,这一瞬间,变成永恒的美。每每拍到这样照片,他的满足感无以言表。最近,他的作品进入美国一家图象交易公司网站。

     如果说,独特而美妙的画面一瞬,可以用我们的耐心和敏锐加以捕捉,那么,生活中,无数物体小“一”的成长,却让人无以观察,忽而之间,便已长成,便已无穷。

     阳春三月时,在河边散步,见清綠的河水中,有成团成团的蝌蚪在河边浮动,让人感到春天不可抑制的来临。过了没几天,再从河边走过,却不见了一尾蝌蚪。它们去哪里了?草丛下?石缝间?青蛙从此长成?不知道。更无从了解蝌蚪每一分、每一秒的成长。

     这时,我想起了齐白石老先生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白石老人沒有画青蛙,而是画了一片游动着的蝌蚪,他把蝌蚪变为青蛙的现象,空灵地体现在画面之外,却植入到了观赏者的遐思之中。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构思,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也把无从知道过程,却又明白结果的生物现象,以美的形态表达,让人沉浸艺术,也让人享受想象的乐趣。人们似乎无意去知晓蝌蚪变为青蛙的分秒过程了。

     面对多姿多彩而又变幻莫测的小“一”,会让人深感,这世界给人出了多少难题,诱导着人去图解和应答。无数的瞬息万变、无数的悄然成长。那些能观察分妙之美,把瞬间变为永恒的人,体现着人的智慧和毅力;而那些无从了解的小“一”变为无穷的现象,却提示着人们:每一分秒都累积着你的未来。读书不觉春已逝,嗜赌难解输赢结;笑赠玫瑰手留香,欲壑难填人自埋。不同的分秒感受,隐隐地告知着你走向大“一”的光明与晦暗。看不见别人的小“一”,犹如人难见蝌蚪变青蛙,而对自已,却总清楚着对分秒的选择。

    人们把“一”举过头顶,那是因为排名之冠的激动;人们把“一”与璀璨的词组搭配,是为了去描绘无数华丽的景象。但是,真正理解“一”这个象形单纯、书写平易的字的内涵,一定需要人在沉静之中,这时,会感受到分秒的珍惜,窥视出瞬间的奇异。

     有谚:说一不二,似乎表达了一种决绝。但是,先要把“一”理解清楚了,其它才不会太过模糊。比如当下烘热了的这个“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海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