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迷茫
(2013-06-14 10:55:34)
标签:
杂谈 |
千年古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了无数的清规戒律,这些规律让人遁规蹈矩地生活,保征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规范。因为沉淀过深,也因为有各色人等的片面或执拗的理解,传统文化伦理中也有一些负面、保守、过迂的社会生活规矩。于是,当这个社会开始面对世界时,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就简单地将中国与世界进行比较,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力图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礼仪统统清除。这种偏激的主张,在国人心中造成的混乱,影响了几代人。
如果说,“五四”提出的口号,还只是对社会伦理的自我否定,尚不足以造成行为上的反动。那么,到了“文革”,则是彻底地在行为上对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进行了扫除。那种以权力引导的对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全面否定,不仅是理论形态的,更是实践形态的,形成社会的一次行为革命。这样,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被这个民族自我革除了。行为的价值准则虚化,行为的自我克制被放纵代替。社会,处于行为的混乱状态。
当人的行为失范时,如果有社会法律予以引导和规范,至少能守住道德底线。然而,法律在这个关键时期,沒有发挥应有作用,去控制住人的失范冲动。不仅如此,一个以物质利益作刺激的经济改革开始启动。这是让人们摆脱贫困的改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去获得物质利益,去奔向富裕。这是对人性寻富的刺激。这种人的原始的冲动的引发,如果没有法制的可循轨道,势必出现灾难。
令人担忧的景况却还是出现了。
一个摆脱民族贫困的经济改革,因为法律的缺位,引起的对人的行为的失控,比抛弃传统文化和礼仪所引起的人的行为的失控,要严重很多。如果说,抛弃传统文化和礼仪,只是失缺了行为准则,而刺激逐利的法律缺位,却致使人的行为趋向疯狂有了宽容环境。人性有善恶两面,诱利而失管,恶便大行其道。先哲早就预言,有300%的利润,人便会冒杀头的风险。我们从这些“毒”而血腥的事件中,看到的都是为逐利而变形的狰狞面目。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对抛弃传统文化价值的行为还来不及清算,我们的行为准则尚未确立时,利益诱导却己经发生,而法制仍然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如此,人之恶行便有内在冲动,也有社会的容忍,可以横冲直撞。
当人的伦理,可以因为利益而颠覆,当人的道德可以因为利益而践踏,那么,这个社会的人,便已无所顾忌,发生任何“毒”“血”事件,都会是理所当然。
在这种几近错乱的颠狂中,其实,我们能找出那些“毒”而血腥事件的源头。只是,尚有不少人视而不见;或者,因为各种利益的纠葛,不愿意在源头上作出更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改变。
108岁的周有光老先生说得对,人类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改变是迟早的事,只是慢一点或快一点。他历经世事沧桑,他的慧语哲言,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