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寻找
(2012-11-28 16:13:41)
标签:
随笔杂谈 |
曾经寻找
由此,我很想听一听张培的朗读作品,这样一位专业出色,又有职业涵养的播音员,她对文章的解读会与众不同。于是,我开始留意和寻找,她会有什么播音作品在电台重播。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寻找,得到一个令人完全意外的结果。
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一位大学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的《修理匠与艺术家》,说张培在她的一档节目中朗诵过。并说,文中那位画家儿子告诉他,在张培过世后的追思会上,还播放了她对此文的配乐朗诵。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吃惊,张培竟然选择了我的文章朗诵;也有点不解,为什么在追思会上还要播放?
我终于找到了张培朗诵《修理匠与艺术家》的视频。我静静地听了好几遍。她的朗诵,让我在艺术家苦难的人生中沉寂,而艺术家在苦难中的不屈和挣扎,让我却听出了同情和暖意。她把理性的逻辑,柔化为生活的哲思;她把文中的两位艺术家,从历史深处,引导到我们面前。温婉的语调,深深地表达着对两位艺术家的尊崇。
我可以这样思忖了:她欣赏这篇文章,是因为欣赏艺术家在面对人生的跌宕中,选择了对艺道的坚守;在追思会上播放,一定是她认为,她对两位艺术家的理解和崇敬,作了来自内心的释放和阐发。她对自己的这部朗诵作品,是喜爱的,并且觉得是成功的作品。
这让我知道,张培选择作品的眼光,和她理解作品的能力。而这样的眼光和能力,来自于她的文化积淀,也来自于她自身的价值认定。
我深感荣幸,自己的作品,成全了张培朗诵佳作的产生,成了她的艺术成果的一部分。
我曾经的寻找,成为我了解张培的起点,也使我找到了张培值得这么多人怀念的理由。现在的从艺人,还有多少人象张培一样,坚守着艺术的道德和准则?而这样的坚守,总是令人去怀想。她曾经的同事,上海作家陈丹燕,前几天还在想着她:有几年,每天她来直播间接我班,现在,她却永别了阳光,她的温和的声音也永远不再有了。
我曾经的寻找,其实也是在寻找一种艺术人格,以及由这种人格演化出的充满温情、爱和理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