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零
宁 白
在韩国济州岛旅游,导游是位已入韩藉的中国东北英俊汉子。见面不久,便侃了一段:台湾人在济州岛买东西,问,东西好不好;新加坡华人在济州岛买东西,问,东西如何吃或用;大陆人在济州岛买东西,问,东西真不真。这位亦中亦韩的帅哥最后无奈地拉高嗓音说,中国人的诚信己归于零。
导游的诚信归零说,让同游者觉得说者的火气。尽管既反映出了现在中国人的不满感受,也讲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但是,由一位己归他国的人高声渲染,还是觉得让别人小看了。
中国曾经因为贫穷让人小看,现在却因为没了诚信让人小看。这就足以令人怀疑,以丧失诚信为代价的发展理念、方法和手段,是不是已经到了反思和纠正的时候。有人曾在中国高速发展至世界老二时“翻身道情”:中国让人小看的时代结束了!谁知,就以看不见、摸不着的诚信一衡量,人家仍没有高看你,连归入他国不久的炎黄子孙也扔了一句:诚信为零。
因为在国内,看到了太多没有道德、缺乏诚信的事,从官场、学校到产品制作、商业流通,甚至空气质量发布,几乎都有令人惊愕的欺骗和造假。于是,久闻其臭,嗅觉便麻木了。对臭之恶蚀,作不出敏感反映,偶除一二,还欣慰、还满怀希望。真至一位副总理说,食品有毒,四位副总理都有份,全国人民便翘首以盼,即便没有下文,也还孜孜以求,盼有良知发现和铁腕治理,万不肯下“诚信为零”这样令人丧气、无望和愤然的断语。
然而,这是一种无知的表现。这种无知,很重要的原因是视野不开阔,缺乏在比较中衡量的能力。这位导游,就是因为他知道了韩国绝售假货,知道了济州岛蔬菜不施农药,菜牛放养的草场不洒化肥,种值人参的土地定期轮休保肥,确保人参营养。因此,回望大陆种种不良之举,便有愕然之感,清晰可下结论。
还有那些负笈海外求学的青年,因为国内学术造假、官场不正泛滥,只能把报效祖国的意愿暂留于心。据资料反映,我国1978年到2005年去美欧留学己达百万之众,回国只占两成,这两成中不少是一些干部子女,他们有条件、有机会在自己中意的岗位上为国服务。近几年来,国内纷现食品有毒、空气污染,医疗腐败,更阻挡了他们回国的脚步。在华人学生中,流传毒品三字经:地沟油、瘦肉精、一滴香、镉大米、农药菜、硫磺椒、避孕鳝、皮革奶……这样的内外比较,消散了他们回国的动力。
如果把这些现象的出现,仅仅归结为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是对自己管理有误的宽容,也是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误读。社会向市场经济形态转型,会有矛盾出现,会有道德失却。但是,如此广泛领域、如此无德恶行、如此丧失人性、如此严重后果,就一定与一个社会的发展欲望、管理制度、监管方式有关。原本穷透了,想致富,这是没错的,但不管良知有无,无视道德准则,轻视法律治理,任凭私欲冲撞,这反映的是为官者科学管理智慧的低下。
自然,那一句“诚信为零”有偏颇之意。社会现象以零述之,总不那么全面,总还有忘利之事、无我之事、义勇之事发生。但是,那表达的是一种倾向,表达的是对一种整体态势的忧虑,尽管让人觉出有一些意气,却也能在意气中听出希望和祈盼。激人之深,才能令其奋起。
还是那位导游,在韩国当了父亲后,悄悄在东北老家为儿子起了中国名,报了户口。他说,我看好中国的未来,将来国内正常了、干净了,让儿子回国内发展。
那么,就让国人静一静、想一想,在迅猛的发展中,哪些东西是不能冲破的,不能抛弃的,比如诚信。否则,在别人的眼里,你永远是长不高的矮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