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写在正文之前:明日将推送公布上期赠书的获奖名单,请参与的小伙伴及时在“京科普”后台上传截图。
我们要不要补钙?
啤酒能不能配海鲜?
转基因食物能不能吃?
矿泉水致癌是传说还是事实?
胶原蛋白的美容功效到底如何?
豆浆和鸡蛋同吃导致可怕的后果吗?
大家热捧的大豆蛋白有没有传说中的保健功效?
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能否让我们不再担心安全问题?
阿胶是营养丰富的美容圣品,还是品质很差的蛋白质?
…………
该说法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
如果“不能同吃”的说法里再有一些科学名词
那就更让人深信不疑了
可是
这么多不能吃加起来
还有什么是我们能放心吃的呢?
是时候让小编祭出下面这本书了☟☟☟
◎云无心著
◎重庆出版社
◎图书
作者云无心,是一个“在实验室里研究做饭”的食品工程博士,他有另一个更时尚的身份:科学松鼠会最具人气的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的粉丝对云无心的评价是:“从来没人把科学写得如此好看。”
书中收录了云无心七十多篇科普博文,全都是关于当前公众最关注或最具争议性的食品营养和安全问题。他并不像很多“权威”那样提出“能吃”或“不能吃”,而是告诉大众怎样在了解食品的益害之处和未知风险的基础上理性比较和选择,怎样分辨假象与真相,怎样破除自己的偏见和误解。
毕竟,在食品领域,公众需要的不是最新最“尖端”的科学进展,而是可靠的“常识”。
送你一波文字,感受一下~~
第一条理由还算有点靠谱儿,大豆中的确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其活性就是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从而降低对蛋白质的吸收。我们说豆浆一定要煮熟了吃,煮熟的作用之一就是破坏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不过,这跟鸡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如果它的活性被破坏了,就不会影响对任何蛋白质的消化;如果没有被破坏,那么不仅是鸡蛋,大豆蛋白自身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条理由纯属以讹传讹。胰蛋白酶是人体或者动物的胰腺分泌的酶,其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如果大豆中存在这样的酶,纯属大豆跟自己过不去,早就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了。大概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专家”没有看见“胰蛋白酶”后面还有“抑制物”这个词,想当然地进行了一番“推理”,于是,该说法就流传开来了。
想了解更多,想获得这本《吃的真相》,记得看下面☟☟☟
参与方式:
关注“京科普”微信,
公开转发票圈截图上传微信后台 评论留言,
活动截止时(3月7日中午12:00)
票圈点赞 留言点赞数前三名获赠!
小编也会在当天的推送中公布获赠者
京科普
秀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