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研究显示人类大脑更易对别人形成坏印象

(2016-11-03 15:39:38)
标签:

杂谈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3/3f/3fe3f8bcfa41d284aac7abdaa32fea3f.pn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研究可以解释媒体对少数群体的负面报道会导致种族偏见等观点的形成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大脑更倾向于形成消极的固有印象。这样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各种偏见如何在社会中产生以及传播。

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对一些消极信息有更强烈的反应,这也可以解释媒体对少数群体的负面报道会导致种族偏见等观点的形成。

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雨果·施皮尔(Hugo Spiers)领导的这项研究指出,“媒体上总是充满了人们所感兴趣的东西,但是你得到的负面消息更为突出。譬如你在看关于伊斯兰教的新闻报道时,比起积极故事,你会积累到更多的负面消息,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在研究中,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特征性的大脑思维方式。当参与者被告知一个“坏”群体的成员做了积极的事情时,会有一种主观的惯有思维。施皮尔指出,“当一个来自于糟糕团体做了一件好事时,人们往往会认为‘哦,这是怪异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学家确定了涉及性别偏见以及种族成见的大脑思维区域。但这次研究是第一次尝试调查大脑是如何将不良信息与特定群体联系在一起,以及人们如何随着时间推移把这些转化为偏见。

科学家向参与研究的22名受访者展示了一些虚构的社会群体信息片段。譬如基特尔的成员踢了一只流浪猫或者是皮尔斯的成员给他们的母亲送了一束鲜花。两个群体被指定为“好”和“坏”。其中三分之二的信息符合该群体的惯有印象,而三分之一信息则与其群体相反。

对参与者的脑部进行扫描现实,在大脑的前颞极区域的活动能够关联到人们偏见的获得。施皮尔指出,通过对这个区域的大脑活动进行测量,能够确定人们当前的偏见水平。也就是说,其越活跃,意味着人们的偏见就越大。

同时扫描也显示大脑并没有客观评判出信息的好坏。一旦参与者得到足够的信息使自己放心,也就认定了该群体是好的,这时其前颞极区域的活跃程度迅速降低,即便是看到关于该群体的负面信息时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当参与者得到关于“坏”群体负面信息时,大脑前颞极区域的活跃程度会更佳强烈。

施皮尔指出,“负面群体会越来越负面。”

德国弗莱堡大学的一位神经学家巴斯蒂安·席勒(Bastian Schiller)指出,“他们真的研究了固有印象的形成过程。以前我们在研究隐形偏见问题时发现了人类大脑在类似区域的活动,所以它是有道理的。”

同时对参与者的脑部扫描也揭示了人类大脑前额叶皮质中的特征性活动。当参与者得到关于固有印象相反的信息时,其活动程度增强。特别是当“坏”群体成员做出好的反应时,这种活动更加强烈。

施皮尔称,“这就像我们了解到在ISIS内部有一些非常好的人一样。我们会在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中发现了非常强的活动。这涉及到人脑监测到惯常世界的异常。”

当然,研究并未指出负面的固有印象是否更难以逆转。但是施皮尔预测,根据调查结果可能是这种情况。

科学家认为,人脑固有印象存在的目的在于将人们聚集成有各种预期特征的群体时,有助于我们在不受信息干扰的情况下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席勒指出,“在古代,负面信息可能对人类的生存更重要。因此也就更易储存在大脑中。”

科学家同时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揭示出大脑结构的差异,解释为何有些人会持有种族主义以及性别歧视。施皮尔表示,“可能有些人的大脑更为灵活,能够消除偏见,而其他人就不那么容易。这可能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如果有人成长在一个种族主义的家庭,那么大脑的思维或许就不够灵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