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嗨,我们科普志愿者湿地行的活动又开始啦~”
小编还没打完招呼,就听到小伙伴们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
“我觉得上上次去的汉石桥,就很不错了,环境幽雅,还认识了好多植物名……”
“不呀,我觉得上次去野鸭湖也很好哇,水草丰茂,我从来没见到过那么多种鸟哎……”
“这一次……”
“那你们到底去不去?”
“去!去!去!”
9月24日,北京科普志愿者湿地行活动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南海子麋鹿苑。
事实证明除了汉石桥的植物、野鸭湖的鸟类,麋鹿苑之行也很好玩嘛~~
——前言
前世:皇家猎苑习武围场
南海子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清朝时也称南苑。
据史料记载,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先后有十二个皇帝到南海子行围打猎,累计达一百三十二次之多。其中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竟来南海子五十五次。嗯,这就是,我们去的地方!
“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别误会,我不是说紫薇,只是想告诉你当初小燕子背着信物去找皇上结果却被五阿哥一箭射中的地方就是这猎苑围场哦~~当然啦,皇帝行猎肯定安保措施要做到位,剧情需要的情节我们就不多说了。
今生: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圈重点:散养!!麋鹿!!!
这里的闲庭信步,不仅属于人类,还属于里面的每一位生物。我们志愿者刚进去就和孔雀一家打了照面
麋鹿,本为中国独有,但1865年被法国大卫神父发现,此后陆续运送到欧洲。我国野生的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1900年八国联军疯狂劫掠,猎苑毁于战乱,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国家在北京专门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辟出近千亩土地,建成麋鹿苑。(“独有”、“皇家”、“绝迹”、“送还”、“专门”,小编都把这些词挑出来加重了,你还不知道你要看到的是什么吗?)
虽然现在它已经从濒危降到了珍稀,离开了红皮书,但它还是很重要哇。
做什么?美图太多,就怕你流量不够电量难凑
首先,我们放眼看四周↓↓
在这个美好的环境里,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说相关知识↓↓
和小朋友们一起完成麋鹿手绘↓↓
成果展示↓↓
寓教于乐,游戏中宣讲科普知识↓↓
近距离接触!动物守护↓↓
“我和麋鹿有个约定”公约宣读↓↓
世界已灭绝动物墓碑:人类不是终点↓↓
野兽的自白↓↓
其实不管是哪次的志愿活动,我们的期望都很大,都希望能为保护湿地、保护地球家园尽一份力;但其实也很小,小到不过是想让我们自己对自然多一份了解,与生活多一分亲近。
想象着,某一天,你指着墙角微不起眼的小黄花,告诉你家小朋友说,“这个是旋覆,旋是旋转的旋,就像你跳舞时裙摆转起的圈,覆是覆盖的覆,就像妈妈哄你睡觉时手慢慢摸你的脸的感觉。”
每一朵花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以上图片来自我们本期的摄影志愿者王佳一、高攀、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