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半醉半醒半浮生:纳兰性德传》(端木向宇著)即将上市

标签:
时评历史文化 |
分类: 全国发行出版物 |
纳兰性德:此生“情深不寿”
《半醉半醒半浮生:纳兰性德传》(端木向宇著)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采桑子》
在凄清的日子里,最怕遇见有着下雨的寒流。
那些烦人的寂寞,如院中爬山虎似的从地面的青砖上,逐渐蔓延至床头。炉火微醺着袅袅的寂寥,煎煮着药味浸透着屋内的角角落落。一卷泛黄的线装宣纸,细细密密地勾勒窗外的景物,灰黑色围墙在如注的雨中,托起高翘屋檐,往上是惨白的天空。
寂寞许久,他是累了。靠着雕花的漆木床榻前,回想着今生与她的最后一次邂逅擦肩,那落满庭院的明开夜合花瓣,如白蝶般从天外带来爱妻的气息。若还能两两相依该有多好?这他苦苦等候千年的心愿,只为与她在此生此时,一起彼此芳菲。五月的花期,来得太慢。他怕是,怕是等不及了。庭院中雨歇微凉,栀子花几时白?青梅子几时黄?灰墙深院里的他,已不知春花殇尽。
京城西郊别院的那两棵明开夜合花,正静静地含首低垂。树头上未飘落的花苞,紧紧抱着树枝,嫩芽似乎刚抽出新叶。他是等不到它满树果实,那些对着果实许下的愿望,那些能消除忧愁愤恨的传说,只能在风中追忆,成为他笔下的另一首词阙。“如梦令”、“金缕曲”、“御带花”、“踏莎美人”还是“清平乐”、“满庭芳”、“相见欢”、“水调歌头”这些都是他的命,他知道!
青衫欲湿,纳兰性德有很多心事,他将这些如心结般的郁抑,在院前那片空地上堆积,满溢地情感经历了春雨秋风,它们在一棵树上幻化成洁白花,圣洁的花瓣,再结成殷红的果实,它们周而复始的将他的心事,变成无声地诉说。可谓,在17世纪的京城,不仅是康熙大帝的,也是纳兰性德的。因为一位是雄韬伟略的英主;另一位就是他,康熙帝的表弟诗才俊逸的一等御前侍卫纳兰性德。
他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在贵胄家族中,成了含着金汤匙的富贵公子,锦衣玉食裹不住他忧郁多情的气质,虽然平步宦海,但情路多舛,如逆水行舟。自是月圆必亏。孱弱的身体又常患寒疾,大好青春有相当一段时间,只能在病榻上度过。闭目,他在记忆朦胧时执一幅画卷,且听雨声在窗外轻舞,打落相思满地。“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三段旷世爱情,现已物是人非,空气里都是旷疏冷寂的味道。
曾经的笑容而非泪颜,那是纯真的不逊于出水芙蓉。当年,明珠府的花园里,唤作冬郎的纳兰性德有一个最好的玩伴。两个孩子一起荡着秋千架,放飞小纸鸢,对于他和表妹来说,这是一段无比快乐的童年,其中也有朦胧难言的情愫,在他深隐这种幸福时,表妹却按着旗人的规矩被选了秀女。一入深宫,却成陌路。最心爱的人就在那道红墙之内,他却一步也迈不进那个禁忌森严的院落。
“生而婉娈,性本端庄”年方十八的卢氏嫁于他,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的生活激发了他的诗词创作,但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青衫湿》悼亡:春天的莺歌燕语在窗前,听来也十分的悲伤,那些离别的泪,挂在了岁月里,朝起暮迟。风中的烛光下默默地数着春夜里的繁星,恍惚之间仿佛两人又互相依偎在一起,生死不离。
不要掌灯,不要言语。阑珊灯火照不透前世今生,心静冥暗倚窗,观不尽浮生来去匆匆。而立之年的他,在友人的帮助下,欲纳江南才女沈宛为妾。而她却又无法名正言顺地进入明珠府,只能与他保持着没有名分的关系,过着偷偷摸摸情人式的卑微生活。
床前的蜡烛飘忽着,即将燃尽。无法入眠的纳兰性徳掩着锦被摇晃着坐起,映在烛光剪影里的身影皆是寥落和感伤:初恋表妹宫墙深锁;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江南红颜,又聚散无常。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仕途厌倦,对富贵轻看,对家族不屑,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他无心一顾。
为何一往情深的他,爱情偏遇重挫。让他只得流连于心与境自然和谐的幻象中,写下如泣如诉的绝情之词。“此情已自成追忆”一腔的愁绪,无处可诉,只有倾诉于诗词之中,编选成《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将他一生的情感汇聚。
夜深人静,华丽的雕梁上,燕子熟睡着。人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只有月光悄悄安抚着大地,照亮了白色的高墙。在清辉之下,无法分辨院中的花影。而此时,有一个人无法入眠,任凭月光洒落一身,独坐窗台,孑然影孤。
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度过短短三十一载岁月的纳兰性德含愁而逝。
往事都化成烟雨散去,生命于他是这般的轻,又这般的重。
半醉半醒半浮生。
注:此文引用书中序言
书名:《半醉半醒半浮生:纳兰性德传》
作者:端木向宇
ISBN:9787568265294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