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一个娓娓道来的地方(端木向宇/文)

(2017-09-18 09:05:08)
标签:

时评

在一个娓娓道来的地方
——评朱文颖《必须原谅南方》

▲端木向宇/文

  1.
  对于土生土长于江南的人来讲,南方应该是在国家地图更下面的地方,那里四季湿润炎热,草木萌发。而姑苏这个地方,炙热的夏天似乎能晒化万物,而每逢冬天却能让河浜结冰,把人冻得刺骨,那异常湿冷的空气何尝不是逼人心寒。这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南方”,尽管夏季高温、冬季湿寒。却没有人想逃离这里去别处避暑或是过冬,因为这里是自古公认的“江南”,四季能美到何程度就两字形容:如画”。“
  自诩的南方,狭义来讲,就是江南这一带。在这里历练出来的人,多少都带着爱憎分明的锐气,以及追求极致美好的愿望。这一点自身颇有体会,仅拿吴系方言来讲,苏州周边地区说话口音均不同,有时隔河、隔村、隔条马路,语言都会大相径庭。可以互相听懂,这是为了方便交流,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学别家的腔调,这个就是骨子里的拗劲。
  朱文颖的《必须原谅南方》中就写了20多位生长于斯,有着性格共通的“南方”人。说苏州人喜欢极致,无非是在日常上,太过于“考究”,其实就是很计较,对任何事、物都要去“规整”它们,这种带着个人主观念头的性格特征,是此地普遍的思维模式。乍一看热情温柔的“南方”人,其实并非好交友,一是怕给别人添麻烦,二也是怕别人给自己带来烦恼,更多的时候宁愿独处、喜欢宁静、更喜欢围着自己的家人转。

  2、
  “石几上一瓶古艳的梅花,梅花插在古铜瓶里,瓶上点点锈绿;竹叶是静止的,芭蕉也不用来听雨--急雨带来凄凉的心境,会打破云淡风轻的平衡。”这是朱文颖在《形式之美》的篇章中的一段描述。梅,在寒冬里才显得芬芳;竹,在清风里的傲骨;雨,能洗涤万物而洁净。梅花、竹叶、急雨,仅是这些平常之物,却是最具“江南”的俗世中的不俗之物。由此可见朱文颖的情感之细腻,而这就是写作者所需要掌握的技巧,善观、善言、善于煽情。
  要在俗事中体现出来的非凡品质,说出生命里的肺腑之言。朱文颖的文字里就擅长将平常之物,描述出清新脱俗之风。这种极具有质感的表述,应该来自于她对生活的感知,这种敏感度也许就是她文学创作的来源,假设将一株枯萎的梅花,赋予了人类的情感,那么她所要表达的既是自己借物言欲的作用。那借物的部分也就有了人间的烟火气,而往往这种气息就是天心悯人的慈悲。

  3、
  “这是属于江南的底色,竹影摇窗,春雨潇,独怜幽草……骨子里,夏回仍是个清淡的悲观主义者。他的对抗性是从悲观主义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并没有那种蹈海而死,没有具体诉求的黑色暴烈。”这是朱文颖《黑白虚空之间》写夏回的一段话,这也是她所认同的人物个性与她气味相投的就是“清淡的悲观主义者”,理解这段话的意义挺烧脑的,悲观主义者原本解释是与乐观主义相对立的消极人生观,而这里的清淡应该是指无欲无求。
  内心孤独的人都是清心寡欲之人。因为要实现任何一种欲望的过程,都要遇到无数的麻烦和困难,这也是痛苦的。就算欲望最后实现了满足,也只是暂时摆脱痛苦,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聊和空虚。能将理性转化为感情,将那些看似矛盾却又有内在冲突的情感压抑写出来。这是朱文颖文字里留给读者的体会。她说:“写作是剖开心扉给读者看,每日的微笑都是背后的坚强。”让读者体会一种即陌生,又熟悉。

  4、
  “我发现我喜欢邪恶的事物。或许十年前我还不曾、不敢、也不会说出这样确定的话。但现在我又想了想,我还是要说--我喜欢邪恶的事物。”朱文颖的作品中不乏充满凄迷、绝望、孤独之感。她说:“邪恶是长在我血液里最为顽固无耻的事物。”而她也是喜欢杜拉斯那种将生命的悲剧与狂欢推向极致,因为这种对喜好做到极致,以至于顽强坚持的态度,不论其事物是否美好或丑恶,亦或者具有致死的威胁,也要坚守自己的认知。然而这种反面的作用就是漠视,对极致以外的其他的一切藐视。
  兴许这就是所谓其邪恶的来源,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并要做到极致。这是“单纯不是简单,而是更为复杂的紧缩和综合。”《我们叫她……小青姐姐》中她写道:“至少有两种人会被吸引以致感动。内心纯真善良的人。曾经穿越过复杂迷局、电闪雷鸣而最终又回归简单的人。”从别人的世界里听出自己的声音。她说:其实我们生而长“大,大都会由纯真而变得世故。”朱文颖正在尝试着简单的复杂化。
  整本书中的写作跨度,她从2002年至2015年,是比《十年十一章》还要长的时间,是从简至繁,又从繁化简的过程;这些经过时间碾压的文字,让我们在《必须原谅南方》中看到了她如同凤凰涅槃的过程;是从敏感细腻向着成熟坦然转变的过程。而她还是那个柔情似水她、住在柔软南方的她、描写着脆弱与恐惧的她,只是现在的她已能体会那份曾经矫情中的坚强,由柔弱转为刚强,这就是南方的水赋予她的“水的力量”,是必须要走此一遭的。
  


2017年09月17日发表于《 姑苏晚报 》A15书摘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