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沔水汉中至安康水经比较

(2022-06-14 22:05:41)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分类: 古代文化

沔水汉中至安康水经比较

山海經水經合刻

合刻山海經水經

水经注(五)全书6

汉桑钦撰 后魏郦道元注

汉桑钦撰

后魏郦道元注 明吴琯

郦道元注

王云五主编

出版发行项:

黃省曾明嘉靖13[1534]

善本书号:09000

版本项:刻本

出版发行项:

吳琯明萬曆13[1585]

善本书号:02481

版本项:刻本

责任者:郦道元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民国18[1929]

类型:民国文献

版本:辽宁省图书馆 20144

卷二十七沔水上.经文

卷二十七沔水上.经文

卷二十七沔水上.经文

1.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

2.沔水又东南迳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

3.沔水又东迳白马戍南浕水入焉

4.沔水又东迳武侯磊南又东迳沔阳故城南

5.沔水又东迳西乐城北

6.汉水又左得度口水

7.汉水又东黄沙水左注之

8.汉水又东合褒水

9.汉水又东迳漢庙堆下

10.东过南郑县南

11.汉水又东得长柳渡

12.汉水又左会文水

13.汉水又东黑水注之

14.又东过城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

15.汉水又东至灙城南,与洛谷水合

16.汉水又东迳小城固南

17.汉水又东迳石门滩

18.汉水又东迳妫虚为滩

19.汉水又东迳猴经滩

20.汉水又东迳小大黄金南

21.汉水又东合蘧蒢汉口

22.汉水又东右会洋水

23.汉水又东历敖头

24.汉水又东合直水

25.汉水又东迳直城南

26.汉水又东迳晋昌郡之宁都县南

27.汉水又东迳鱼脯溪口

28.又东过西城县南

29.汉水又东,右得大势

30.汉水右对月谷口

31.汉水又东迳西城县古城南

1.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

2.沔水又东南迳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

3.沔水又东迳白马戍南浕水入焉

4.沔水又东迳武侯磊南又东迳沔阳故城南

5.沔水又东迳西乐城北

6.汉水又左得度口水

7.汉水又东黄沙水左注之

8.汉水又东合褒水

9.汉水又东迳漢庙堆下

10.东过南郑县南,

11.汉水又东得长柳渡

12.汉水又左会文水

13.又东过城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

14.汉水又东至灙城南,与洛谷水合

15.汉水又东迳小城固南

16.汉水又东迳石门滩

17.汉水又东迳妫虚为滩

18.汉水又东迳猴经滩

19.汉水又东迳小大黄金南

20.汉水又东合蘧蒢溪口

21.汉水又东右会洋水

22.汉水又东历敖头

23.汉水又东合直水

24.汉水又东迳直城南

25.汉水又东迳晋昌郡之宁都县南

26.汉水又东迳鱼脯溪口

27.又东过西城县南。

28.汉水又东右得大势

29.汉水右对月谷口

30.汉水又东迳西城县古城南

 

1.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

2.东过南郑县南

3.又东过成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

4.又东过西城县南

 

 

 

 

《水经注校证》全一册

北魏郦道元著

陈桥驿校证

中华书局

版次20131

 

《水经注.卷二十七 沔水》城固至今汉滨区水经:

1.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

2.东过南郑县南

3.又东过城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

4.又东过西城县南

 由于明代《水经注.沔水》注解错误,经文与注文不分,前后颠倒错乱,明代将汉代汉中郡安阳县城放置在城固县,大错。

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古梁州》:

安康郡  (东至武当郡七百二十里。南至云安郡九百五十四里。西至洋川郡二百里。北至京兆府界五百六十六里。东南到房陵郡五百四十七里。西南到通川郡一千一百里。西北到京兆府长安县界五百九十里。东北到上洛郡六百六十里。去西京九百九十一里,去东京一千九百五十六里。户一万三千七百八十六,口七万七千七百二十五。)

注:唐安康郡治在汉阴县汉阳镇冉家坝;西周为庸国地,公元前611年楚秦巴灭庸为楚国汉中地,楚国灭诸侯已设县;公元前312年秦攻占楚汉中与秦之南郑合并为秦汉中郡,安阳县属秦,秦统一六国因之;汉为汉中郡安阳县治,汉末曹操分汉中南郑为汉中郡,安阳县与西城县等为西城郡;曹丕改为魏兴郡,安阳县隶焉;晋初安阳县,公元280年改为安康县,延续至安史之乱前,县治在冉家坝,安史之乱前迁江对面石泉咀(江南),757年唐肃宗时讳安禄山改为汉阴县,延续至1052年6月初九汉江发大水被毁,之后近80年县城在汉水边但不知何处,到1132年迁月河新店即今汉阴县城。

  金州(今理西城县。)虞舜尝居之,谓之妫墟(帝王世纪谓之姚墟。本曰妫汭)。战国时属楚。秦属汉中郡,两汉因之。魏以汉中遗人在东垂者置魏兴郡,即其地也。晋、宋、齐皆因之。梁寻改为南梁州。西魏改置东梁州,后因其地出金,改为金州。隋初因之,炀帝初改置西城郡。大唐为金州,或为安康郡(郡临汉江),领县六。

  西城(汉旧县。有妫墟。晋吉挹为梁州督,为苻坚所攻,於县南九里峻山筑垒,三年不下。)

  石泉(齐置晋昌郡於此。)

  安康(汉安阳县,晋改安康县)

  洵阳(汉旧县。有洵水、马迹山。)

  淯阳(西魏置淯阳郡。后曰黄土,因山为名也。淯音育。)

 

  平利(汉西城县地。武德中置县。)

 

《太平寰宇记》:汉隂县,(金州郡治西城)西一百里旧十二乡今六乡汉安属汉中郡有安阳故城在今县西二十四里(1)即今敖口(2)东十里汉江之北故城(冉家坝)是也晋太康元年更名安康县,《太康地记太康志臧荣绪晋书地理志并属魏兴郡宇文周(北周)始从旧县移于今所唐至德二年改安康为汉隂梁门山在今县(月河)东十八里即月川水之源也鳯凰山周地图记谓鳯凰山为龙子山叠嶂有十二层按道书云鳯凰山二十层上有仙人药园直水(池河)源出永兴军干祐县弱岭姜子闗经县理西又南注于汉北流当终南山子午谷路是也汉水在县南二里(3)东流

注:

11052年县治在石泉咀被水毁,至1132年迁今汉阴城,中有近80年县治在汉水边不知何处,此县治西到安阳故城24里,非月河汉阴县城。

2)喜河电站坝基石泉与汉阴交界的杨子明沟口,修电站前为渡口,唐代通子午道必经之路。

3)指冉家坝安阳、安康县城。

公元2022年6月和和乐于汉阴家中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