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乘法分配律集体备课

(2011-12-07 20:06:34)
标签:

乘法分配律

集体备课

杂谈

分类: 专业知识与技能

水头镇朝阳小学教师培训签到表

主题:集体备课

时间:2011316

姓名

时间

姓名

时间

兰大将

1510

 

 

温端房

1515

 

 

黄昭华

1517

 

 

庄天然

1519

 

 

叶增别

1520

 

 

黄崇妹

1520

 

 

赵汉省

1520

 

 

王德强

1521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本第36页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提出猜想。

1、出示情境图:我校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共有25各小组,每组里4人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参加种树的一共多少人?

1)根据上面的题,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2、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2:我发现了两个算式中都有4225这三个数

3:我还发现了可以先算4+2的和,再乘25;也可以先算4×252×25,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小组合作、汇报: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二、引导探究、验证猜想。

1、你还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吗?同桌合作试试看!

同桌合作学习,任意自由选择三个数举例

2、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合作的成果?

汇报:我们组成的等式是(8+125)×15=8×15+125×15,所以验证了这个猜想是成立的。

3、通过你们举例,说明这个猜想成立吗?(猜想成立)

三、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观察得到的每一组等式,想一想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看看你们的发现一样吗?有没有可以互相补充的地方?然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这个发现。(小组活动)

2、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

1:我们小组发现括号里的两个数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小括号去掉,用小括号里的两个数分别去乘括号外的数,结果不变;

2:我们小组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

3:我们小组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这个规律(a+b)×c=a×c+b×c

3、概括规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4、为了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就可以采用刚才有的小组的办法:用字母表示。当然,有的小组采用了其他的符号表示是可以的,不过,人们习惯上采取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来表示这个规律。板书:(a+b)×c=a×c+b×c

四、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1、请大家回顾一下,通过哪几件事情探索了乘法分配律?

小结:老师把同学们所说的过程表示出来就是: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就是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

2 出示练习题目

1p36、做一做

2小明做数学题时很粗心,把25×+4)错算成了25×□+4,请你帮忙算一算,小明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五、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集体备课记录

过程:

蓝大将:如果单纯去计算,可能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可能就会设想解决问题的步骤,不同的步骤体现出不同的思想,而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又可以产生新的思想。

黄昭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目标,所以开始让学生自己思考,给以后的合作、交流准备好素材

黄崇妹: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这个事件的组成和联系弄清楚,然后再比较算式,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庄天然: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从一般的事件上抽象出乘法分配律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

王德强:恩,再让学生根据表示前几个运算定律的方法,自己写一写。培养学生的类推。

温端房:然后可以进行巩固练习,第一题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会使用乘法分配律。第二题对于学生的能力是一个考察,学生也许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教师要启发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思考,不要急于计算结果,注意过程中规律的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