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薄层层析经验谈与常见问题解答

(2012-01-07 10:09:14)
标签:

中加

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

极性

薄层层析

杂谈

http://s7/middle/9a62c330gb5e6d867f0a6&690

  薄层层析用来选择一些合适的溶剂在我们做柱色谱分离实验的时候,薄层层析是一种很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薄层层析常用的固定相有氧化铝或硅胶,它们是极性很大(标准)或者是非极性的(反相)。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在5.301中以及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将使用标准硅胶板。将溶液中的反应混合物点在薄板上,然后利用毛细作用使溶剂(或混合溶剂)沿板向上移动进行展开。根据混合物中组分的极性,不同化合物将会在薄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硅胶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而非极性的物质将会在流动的溶剂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在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来表达。这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化合物距离基线的距离除以溶剂的前锋距离基线的距离。

  一般薄层层析的实验步骤分为2步,首先是切割薄板。通常,买来的硅胶板都是方形的玻璃板,必需用钻石头玻璃刀按照模板的形状进行切割。在切割玻璃之前,用尺子和铅笔在薄板的硅胶面上轻轻地标出基线的位置,注意不要损坏硅胶面。借助锋利的玻璃切割刀和一把引导尺,你便可方便地进行玻璃切割。当整块玻璃被切割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小块了。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感到有一些难度,但经过一些训练以后,你便会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

  第二步是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在戊烷和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大多数极性物质不会移动,但是非极性化合物会在薄板上移动一定距离。相反,极性溶剂通常会将非极性的化合物推到溶剂的前段而将极性化合物推离基线。一个好的溶剂体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 Rf值最好在0.15~0.85之间。虽然这个条件不一定都能满足,但这应该作为薄层层析分析的目标。

  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

  ●制备薄层板子爬完后,东西怎么取下来?在不回流的条件下(20-30度)单用甲醇搅半个小时可不可以?

  ○如果你所要的东西与想要分离的东西在板子上分的很开,可以把带有产品的一部分硅胶刮下来,用乙酸乙脂(参考2楼意见)浸泡,然后虑掉硅胶,把溶剂蒸干就可以了!

  ●用乙酸乙酯的话,要不要回流啊?时间大概要多长 ?温度低的话硅胶上的东西会不会掉不下来呀?还有就是用 乙酸乙酯的话,极性够吗?能彻底把东西从硅胶上交换下来吗?

  ○一般用丙酮。不要加热。用洗脱管洗脱,而不是浸泡后过滤。

  乙酸乙酯的极性通常是足够的,不放心的话可多加点乙酸乙酯,但不要加热。刮下来的硅胶粉末加乙酸乙酯,室温搅拌2小时,我做过上百次从没遇到问题。只要在板上能分开,得到的样品去做400M核磁基本看不出杂质。

  但也有很多经验表明用甲醇也没问题。极性比较大的东东,还是需要用甲醇的,如果板好的的话,杂质是不会有的,但可能会有少量硅胶带下。最推荐用二氯甲烷,容易蒸干,而且NMR简单,但可能洗脱能力较乙酸乙酯稍差,对一般的化合物还是够了。

  ●chemie用二氯甲烷极性够吗?硅胶上的东西很难下来吧?还有lanthanum洗脱管是什么?

  ○洗脱管就是一个玻璃管,下面缩口,就像一个小柱子,没活塞罢了。使用时塞一小块脱脂棉,将从板上刮下的硅胶粉末倒进里面,加丙酮洗脱,下面用圆底烧瓶收集滴下来的洗脱液。既不必加热也不必搅拌。用纯丙酮作为洗脱剂,对于通常极性(氯仿:甲醇=4:1,硅胶H,CMC,Rf>0.2)的物质,均能完全洗脱。如果极性更大,请试用甲醇。特殊物质由于溶解性原因,请试用二氯甲烷,如三萜类。

  一直用砂板漏斗,更省心,硅胶粉末也不会冲下来。

  砂芯漏斗不好洗,尤其对于不溶物如硅胶。用酒精或者洗液浸泡除去有机物,用水反冲可以除去大部分无机物和不溶物,可总会有些进入狭缝里的除不干净。感觉不爽。

  ●为什么不使用浸泡后过滤的方法呢?我为了方便起见一直用的是这种方法,可是发现对收率影响比较大,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道理呢?

  ○制备薄层的问题就是收率比柱层析低很多,死吸附严重,因为柱子一直在用溶剂冲。但没有办法,不过适用于样品量较少的情况。有很多核磁都是拿板分的。不推荐使用甲醇浸泡,会有硅胶峰,氢谱高场区不好看。我一般是用乙酸乙酯或THF浸泡,室温下振摇1~2小时,沙芯漏斗过滤后旋干即可。

  ●需要氨基酸甲酯,现在合成了它的盐酸盐,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PH到弱碱性后,无法萃取出来(用过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大部分还在水里),如何解决?

  ○不要用水,不要用碳酸氢钠,而是用有机溶剂加三乙胺调至pH=8-9左右,季铵盐析出,滤掉,剩余你的产品在溶剂中,但不要用乙腈、甲醇、丙酮、四氢呋喃等极性大的溶剂,会把季铵盐溶解,最好选用甲苯、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之类的中等极性的溶剂。

  三乙胺的盐酸盐溶于二氯甲烷,而且我做过盐酸盐在二氯甲烷中加三乙胺,得不到酯在二氯甲烷中通入氨气后可得酯,氯化铵在二氯甲烷中基本不溶解

  将盐酸盐分散在乙醚中,然后通氨气。过滤,滤饼是氯化铵,滤液蒸干,就是你要的氨基酸酯了。我以前做的丙氨酸乙酯,从酸到酯,收率80%以上。

  ●过极性大的物质用反柱法。用活性炭,价廉,效果如何?C18等价高,再生效果如何?

  ○望作过这方面工作的老师指导心得。我分离的样品后两个点不易出来,加大极性时则托尾混

  ●絮状沉淀对铺板有什么影响吗?不沉降是否可以。

  ○关键是把板洗干净, 一般用乙醇碱的洗液泡二天,一定很干净,就很好铺了.溶CMC时采用冷水搅拌均匀后,再加热,基本上没有絮状物,浓度用0.5%就可以。

  ●硅胶色谱柱的一般方法.比如洗脱液的选择.干法和湿法上柱的相关问题?

  洗脱液极性完全取决于TLC。干湿上柱本质上无甚差别的,注意柱子不要干了。另外上样要均匀。熟能生巧的。

  洗脱液极性完全取决于TLC。干湿上柱本质上无甚差别的,注意柱子不要干了。另外上样要均匀。熟能生巧的。主要靠多做,不过也可以查一查色谱方面的书。柱子一定不能裂,有时溶剂极性的变化会引起柱子开裂。

  正相硅胶柱不用平衡吧,反相硅胶柱需用流动相平衡3~5个柱体积。

  湿法柱效好点,但是麻烦慢,干法方便,且比湿法差不多少.以前在学校我一直是用的湿法,现在用了几次干法感觉很好。干法要下抽上压。装住也比较快的, 效果应该也不错。干法装柱一般速度比较快,湿法的比较慢,但是对于粗硅胶还是用湿法比较好,相比柱效感觉高些。#文章来源:www.bio1000.com 生物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