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能力发展研究》课题计划
(2016-02-23 19:46:55)
标签:
计划教育课题 |
分类: 实验课题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要尊重地方差异、学校差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客观现实确定教育思想,形成学校个性,基于学生素质发展,进行相关的课程资源开发正是有效实施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行动策略,同时也是学校从课程资源建设的这一核心角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学校特色教育的必然结果。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教育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必要条件,强化和扩展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无疑是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逐步形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
新课标实施以来,学校通过实施新课程,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尝试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展研究性学习,课改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在逐步形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潜移默化地转为师生的自觉行为。2008年以来,我校重点抓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一些尝试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对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通过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该课题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构建的结合点研究入手,以研究如何通过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与能力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进行实践性研究。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两类知识与经验的总和,是兑现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它包括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
“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或存在物。
“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基本条件,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要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资源是指广义上的。根据来源,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课程资源还可以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学生能力”是指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
“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研究”课题界定:围绕教育教学来构建学校特色,研究如何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对学生能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形成学校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研究,一方面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能力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促进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体系研究
⑵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的实践方向研究
⑶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
3、子课题的研究方向
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智能、德能、体能等素质的充分发展,也就是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重难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理论假设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良好发展,其需要相应的课程资源作支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是多形式的。
2、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实践范式研究。研究难点:如何按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方向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3、课题研究的关键和创新点
该课题研究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目标,利用课程开发的技术,充分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课程的发展和优质课程资源的形成,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该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利用课程的差异性,并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4、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我们将注意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以文献分析、比较借鉴、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理论构建等为主要的研究方式,重视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过程,重视案例收集和分析,重视教师的教育叙事,重视比较分析研究,在理论和实际的交叉点进行研究。同时,我们将根源于自身的学校工作实践,研究在实际土壤中呈现的新问题。
五、课题研究人员和实验保障
1、课题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刘翠珍
主要参加人员:全体任课教师。
2、实验保障
⑴健全的教科研制度。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一系列课题实验制度,并有强有力的监督考核机构,充分保证了课题实验的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也为该课题实验研究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⑵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参与课题研究人员是一支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和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教科研队伍,学校教研氛围浓厚,教学教研设备较齐全,教育科研资源丰富,为开展课题实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⑶规范的实验操作程序。我校积累了一些的课题实验研究经验,形成了具有我镇特点的实验研究操作范式,能认真地做好拟定课题计划、开展课题实验研究、进行实验中期检查和实验总结等每个实验研究环节,为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⑷多形式的实验研讨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研究的进程适时开展多形式的课题研讨活动,组织所有实验教师参加该课题实验研究成果交流和评比表彰,以促进各实验研究工作。
⑸厚实的经费保障,我校办公经费充足,有足够经费投入,以保障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保证如期结题验收。
⑹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秭归县教科研中心为本课题研究将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为本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的提供了外部条件。
六、研究步骤及主要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
工作内容:调查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学生个性现状,确定研究主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实验组。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方案、实验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
工作内容:按照实验方案各部门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中期检查。
成果形式:实验论文、案例、学生作品
责任人:全体教师
(3)实验总结阶段:
工作内容:实验总结评价、课题验收评审
成果形式:经验材料、研究报告、课程资源包
责任人:全体教师
2、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形式
(1)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题方案研究
(2)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研究的结题报告
(3)课题资源包
(4)课题研究的论文、案例、经验总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