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6-01-13 16:46:50)
标签:
教育实验课题 |
分类: 实验课题 |
一、
二、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始于20世纪70—80年代,较早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是斯基尔贝克、埃格尔斯顿等少数英国学者。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它需要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强烈的动机、团队成员建设性的互动沟通。”埃格尔斯顿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而澳大利亚的马什教授认为,作为与中央集权化教育相对立的一种象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强调课程决策权下放的口号”;是一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教育哲学”;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实证研究和个案分析,对理论研究较少。
2.选题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开展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的实践意义可以概括为:
其一,有助于深化多元智能个性化教育研究。尊重他们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于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这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哲学的时代呼唤。
其二,有助于加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力度。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高搭建了新型的平台。
其三,有助于强化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育为指导,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哲学的理性发展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如果说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教师专业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结果,那么,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和结果”。
3.研究价值
第一,本课题侧重研究分析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与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将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和学校课程的实施和改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方法和模式。
第二,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第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加强学校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和教育功能。同时,促使学校教育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使校本课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做出实践研究,藉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系列,探索建立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库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体系。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
1.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分析
3.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策略研究
4.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的总结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2.案例分析。本课题的案例分析指借鉴各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开展实践研究。
3.改进评价机制,把评价贯穿于整个研究当中去。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3.总结阶段:(2014.7—2014.10)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材料和附件;接受专家评定,举行课题鉴定和成果发布会,编辑校本教材、案例专辑等。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资料汇编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学校庞大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背景下,在一个强大的专家型教师团队的引领下,为进行新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课题主要参与者金玉存老师是小学科学高级教师,跟随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学习已近三年,在新教育网师团队的引领下,对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实施新的课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已独立开发《纸艺》、《美丽的生命》、《走进中国神话》、《科学大讲堂》等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1.学校具有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优势,“和美”教学理念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态化的校园在全市属首家。可以说,只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种资源,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泉。
2.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有一口录播教室,每一间教室都可以同时收看录播内容;实现了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查阅资源都很方便;有一口仪器室,仪器配备齐全,便于开展实验研究。
3.在校本教研方面,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这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的有力的物质保障。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