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6-01-13 16:46:50)
标签:

教育

实验课题

分类: 实验课题

一、    课题名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始于20世纪7080年代,较早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是斯基尔贝克、埃格尔斯顿等少数英国学者。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它需要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强烈的动机、团队成员建设性的互动沟通。”埃格尔斯顿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而澳大利亚的马什教授认为,作为与中央集权化教育相对立的一种象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强调课程决策权下放的口号”;是一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教育哲学”;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实证研究和个案分析,对理论研究较少。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众多研究中,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一批学者的研究最为系统。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开发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他在江苏锡山高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的观点。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平教授则从课程哲学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课程开发中矛盾运动的基本结构特征,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兴起的时机已经到来。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也对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层面,我国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具有“校本”意义的课程开发。

2.选题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开展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的实践意义可以概括为:

其一,有助于深化多元智能个性化教育研究。尊重他们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于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这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哲学的时代呼唤。

其二,有助于加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力度。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高搭建了新型的平台。

其三,有助于强化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育为指导,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哲学的理性发展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如果说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教师专业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结果,那么,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和结果”。

3.研究价值

第一,本课题侧重研究分析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与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将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和学校课程的实施和改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方法和模式。

第二,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第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加强学校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和教育功能。同时,促使学校教育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使校本课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做出实践研究,藉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系列,探索建立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库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体系。

  ②探索基于“选课走班”的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提供校本课程开设的经验和范式。

   ③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努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形成我校教育教学的特色、亮点。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

1.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分析

    1)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研究

    2)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分析

 2.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研究    

    在七彩“1+1”校本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再从人文、科技、社会、自然、知识等领域探索开发。

3.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策略研究  

4.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的总结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全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加强选课指导,调整课程设置,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课程,充分发挥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2.案例分析。本课题的案例分析指借鉴各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开展实践研究。

3.改进评价机制,把评价贯穿于整个研究当中去。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确定研究课题,完成方案制定,前期论证,申报立项等工作。

    2.实施阶段:(2013.102014.7)全面实施研究,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召开成果报告会和中期展示会,完成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2014.72014.10)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材料和附件;接受专家评定,举行课题鉴定和成果发布会,编辑校本教材、案例专辑等。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资料汇编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学校庞大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背景下,在一个强大的专家型教师团队的引领下,为进行新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课题主要参与者金玉存老师是小学科学高级教师,跟随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学习已近三年,在新教育网师团队的引领下,对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实施新的课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已独立开发《纸艺》、《美丽的生命》、《走进中国神话》、《科学大讲堂》等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1.学校具有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优势,“和美”教学理念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态化的校园在全市属首家。可以说,只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种资源,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泉。

2.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有一口录播教室,每一间教室都可以同时收看录播内容;实现了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查阅资源都很方便;有一口仪器室,仪器配备齐全,便于开展实验研究。

3.在校本教研方面,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这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的有力的物质保障。

2013-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