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课题计划
(2014-02-16 22:22:42)
标签:
计划实验课题校本课程开发教育 |
分类: 实验课题 |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始于20世纪70—80年代,较早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是斯基尔贝克、埃格尔斯顿等少数英国学者。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它需要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强烈的动机、团队成员建设性的互动沟通。”埃格尔斯顿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而澳大利亚的马什教授认为,作为与中央集权化教育相对立的一种象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强调课程决策权下放的口号”;是一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教育哲学”;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实证研究和个案分析,对理论研究较少。
哲学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课程开发中矛盾运动的基本结构特征,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兴起的时机已经到来。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也对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层面,我国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具有“校本”意义的课程开发。
(二)选题意义
第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加强学校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和教育功能。同时,促使学校教育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使校本课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做出实践研究,藉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系列,探索建立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库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分析
(1)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研究
(2)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分析
2、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研究
3、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策略研究
4、、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的总结评价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加强选课指导,调整课程设置,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课程,充分发挥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2.案例分析。本课题的案例分析指借鉴各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开展实践研究。
3.改进评价机制,把评价贯穿于整个研究当中去。
(三)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确定研究课题,完成方案制定,前期论证,申报立项等工作。
2.实施阶段:(2013.10—2014.7)全面实施研究,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召开成果报告会和中期展示会,完成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2014.7—2014.10)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材料和附件;接受专家评定,举行课题鉴定和成果发布会,编辑校本教材、案例专辑等。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学校有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我校的七彩“1+1”校本课程体系以七种颜色涵盖七大领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体现了学生多样化习性发展的需要。从学校方面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推动力我小素质教育的而开展,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了舞台。
3、校本课程的开发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4、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5、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在发生改变,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的层面上,课程已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鲜活载体。
6、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开发校本课程是基于教师自愿和爱好之上的,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实施课程开发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7、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机制,确保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保证率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有效性。
8、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弘扬了学生的个性,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9、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像《剪纸》、《美丽的生命》、《魅力日照》、《彩陶泥塑》等均以形成文本教材,为以后继续开展这些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在学校庞大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背景下,在一个强大的专家型教师团队的引领下,为进行新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课题主要参与者金玉存老师是小学科学高级教师,跟随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学习已近三年,在新教育网师团队的引领下,对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实施新的课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已独立开发《纸艺》、《美丽的生命》、《走进中国神话》、《科学大讲堂》等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
1、学校具有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优势,“和美”教学理念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态化的校园在全市属首家。可以说,只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种资源,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泉。
2、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有一口录播教室,每一间教室都可以同时收看录播内容;实现了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查阅资源都很方便;有一口仪器室,仪器配备齐全,便于开展实验研究。
3、在校本教研方面,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这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的有力的物质保障。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
|
||
阶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
小学校本课程研究现状及问题 |
|
金玉存 |
|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选编, 校本课程教材编写 |
案例 |
金玉存 |
|
有效开展校本课程研究的策略 |
研究报告论文 |
金玉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