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例1
(2015-05-07 11:00:17)| 分类: 教学设计 | 
有余数的除法例1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九义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例1(60页)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学习完表内除法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这种密切关系,教材将原本三年级的内容调整到二年级,并在内容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符合二年级学生特点。因而教材在本单元中安排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二是应用有余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操作部分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间建立起关系,实现对概念的真正的理解与掌握。本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个例题,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有剩余是大量存在的,要借助大量的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含义及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除法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概念,并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理解除数及余数单位的不一致性。
教学过程:
一、 
1、 
字谜:耳到,眼到,口到,心到——聪
谈话:对,只要我们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加上手到,同学就能取得优良的成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2、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指名说名称)它们分别用了几根小棒?
3、动手操作:摆小棒
(1)出示要求:
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几个?
(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们动手摆一摆)生:刚好摆了2个。
用8根小棒摆三角形、五边形呢,最多能摆几个?动手摆一摆。
(2)汇报。
(3)思考,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发现什么问题?(8根小棒摆正方形,刚好摆完,摆三角形和五边形,都会出现剩下的小棒不够再摆一个。)
二、比较感知,理解余数的概念
1、摆一摆,回顾除法的意义
(1)出示:6个草莓图幻灯片。把下面这些 
 
(2)用小圆片代替草莓摆一摆,边摆边说说摆的过程和结果。
(3)指名进行板演,并边摆边说。
齐说摆的过程和结果。(师板书:6个草果,每2个摆一盘,正好摆了3盘。)
(4)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算式)
(5)谁能结合图意说说算式的意思。算式中每个部分各表示什么?
2、摆一摆,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1)出示:7个草莓图幻灯片
(2)要求:数一数,现在有几个草莓,题目要求我们怎样摆?
(3)学生动手摆一摆。
(4)指名说摆的过程,师演示。追问:这1个为什么不摆了?
谁再来说说摆的结果和过程。(指名2生说)同桌互说。
师板书 
(5)刚才摆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怎么表示?想好了把算式写在草稿上。
预设:7÷2=3
 
 
师:你觉得哪一道算式最能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看上面三道,你有什么想法?
指“7÷2=3……1”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把分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了?
指名读算式
(5)说一说算式中的各部分表示什么?
(6)3的单位是什么?1呢?为什么他们的单位不一样。
小结 
3、比一比,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在算式中,1表示不够摆成一盘,还剩下的部分,在算式中我们称他们为“余数”。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师: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余数?什么情况没有余数?
三、巩固练习,加强对余数的认识
1、完成做一做1
圈一圈,填一填。
17个★,2个2地圈,圈了几组,剩下( )个
17÷2=8(组)……1(个)
师:算式中的8组在哪儿,1个呢?
23个○,3个3地圈,圈了( )组,剩下( )个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完成作业
2、课前我们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摆三角形、摆五边形,你列出算式吗?
8 
8 
8 
3、完成做一做2
 
 
三、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