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一轮课堂展示活动

标签:
公开课 |
分类: 语文组活动记录 |
备课 类型 |
作文指导课 |
设计教师 |
王宏任 |
|||
上课 课题 |
|
课时 |
1课时 |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
|||||
第1课 时 |
教学目标 |
1.了解看图写话的要求学习写作,内容要真实,有想象和联想,会用修辞和人物描写。 2.锻炼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用自己的话写作文,从害怕写作文变成爱上写作文。 |
||||
教学重点 难点 |
重点:了解看图写话的要求学习写作,内容要真实,有想象和联想,会用修辞。 难点:锻炼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用自己的话写作文,从害怕写作文变成爱上写作文。 |
|||||
教学 准备 |
准备方格稿纸、电脑、投影仪、PPT |
|||||
预设 流程 |
一、导入
在写作文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缺乏写作的动力,把写作视为重负;二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缺乏写作内容;第三是不知道怎么写才好,“怎么写”的问题对学生写作也形成极大困扰。 考场作文内容可概括为“成长”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感受,以“我”的视角看世界,进行表达。题目千变万化,但考场作文引领学生关注自我不变,关注自我成长的过程和细节不变,“自我”一直是考场作文的热点。因此,在考前阶段,同学们要多积累关于“自我”的优质素材,内容以自我为圆心,以自己的生活为半径,以思想、情感为画笔,画一个圆,要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和看法,“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们要表达出“我眼中的色彩”“我感受到的世界”,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展现“自我”的独特风采。 下面,我们开始写作训练活动。
二、活动 活动一: 生:看图写话,只要求画面内容介绍齐全真实。(5分钟) 师: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本人朗读,其余学生点评,教师点评。(5分钟) 活动二: 生:看图写话,要求内容要真实,增加想象和联想。(5分钟) 师: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本人朗读,其余学生点评,教师点评。(10分钟) 活动三: 生:看图写话,要求内容要真实,有想象和联想,增加用修辞和人物描写。 (5分钟) 师: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本人朗读,其余学生点评,教师点评。(10分钟) 三、总结 言为心声,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交流。写作的实质在于有话要说,有话想说。中学生的写作是对自我的梳理和记忆,是对自己、对世界的真切表达。表达自我,起点是“自我”,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捕捉感悟,收获感动,这不仅仅是作文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在成长中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做人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强调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因此,抒写“自我”一直是考场作文的核心。 【满分作文】 花开终有时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哪怕面对狂风暴雨,就算心灰意冷,只要努力,成功,也有可能会发生! 打开记忆的天窗,回眸曾经—— 踽踽独步在绿云绵延的半亩方塘,任凭愁雨打湿我的心绪。 路上,风肆意地刮着,撕扯着世上万物,留下阵阵嘶吼,黑色的天鹅绒掩盖着地平线,缓缓移动,只留下一个漆黑的夜晚。 累了,见一长椅坐下。闭眼,脑中盘绕着层层黑字白卷,伴随这点点滴滴的叉叉,显得如此苍白痛心。 睁眼抬头,在池中望见一只小小的莲,在硕大的荷叶下,竟显得那样的渺小。小到好似不堪一击,在风的怒吼中摇摇欲坠。 闭眼,联想到校园中的我,在无数次考试前的埋头苦干中;无数次考场上寂静的气氛下;无数次考试后的惊心动魄里。我的成绩一直在班级的中等徘徊,没有一丝上升的希望。 这终究是不可能的罢? 一丝苦笑,睁开了眼,却见那花瓣的绽放,好似听见了那一片片花瓣的张开、碰撞。花蕊在白中泛粉的花瓣中露出了自己的脸颊,一簇簇、一点点的鹅黄色在满是墨绿的方塘中显得那般的耀眼与艳丽。渐渐地,我闻到了淡淡的莲香,是淡雅而朴素的,可又是那样的香甜。 原本渺小的莲,在绽放后是那么灿烂芬芳。 花如此,人亦如此。世事无绝对,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只不过是人给自己扣上了不可能的枷锁,让一切的可能变成了不可能。 但只要努力拼搏,向着自己的梦想而前进,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变成可能! 也许,现在的我成绩没有进步,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拼搏,终有一天我将会成功! 待那时花开,阳光普照,风轻柔拂过,我依旧努力,终有一天会突破! 因为我相信: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四、作业 |
|||||
作业 设计 |
看图,自拟题目,写一篇650—750字的文章。 |
|||||
板书 设计 |
用自己的话写作文 一+想象+联想+修辞=N |
|||||
本色生活,本色作文
——对王老师作文课点评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阅读指导——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分记叙文的文体。
2.学会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整体感知记叙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技巧。
2.难点: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学会区分记叙文的文体。
2.学会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整体感知记叙文的主旨。
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诗歌和戏剧一般不会在阅读理解中出现,因此我们这节课主要是从小说和散文方面来学习。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构成要素指构成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并显示其基本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小说理论中,构成小说形象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小说的内容因素,包括小说的素材、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一是小说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说的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技巧等,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又把最能显示小说独特性的人物、情节、环境称为“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
故事情节: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2)散文我们可以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散文。
三、范文引路
《玉兰花的记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竞有如此大的魁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 分析标题:做阅读理解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标题的重要性,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那么谁是中心语呢?通过分析标题能大概猜出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
明确:“记忆”。有的可能回答“玉兰花”,进行纠正,题目意思其实是“关于玉兰花的记忆”,重点落在“记忆”上,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重点如果落在“玉兰花”上,这篇文章可能就成了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了;而落在“记忆”上,就是写人记事的回忆性的文章了。我们可以以“记忆”为中心语,来探讨文章回忆了几件事。
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记录了有关玉兰花的哪些记忆。
明确:
父亲摘花送给邻居
父亲亲手将花插在母亲的耳际
“我”送花给同学、老师
“我”与姐姐在玉兰树下成长
3.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说说父亲给了“我”哪些生活上的启示。
答案要点:
做事要仔细、认真
待人要大方、热情、多为他人着想
爱自己的家人,对亲人要温柔以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四、技巧点拨
(一)概括内容,梳理情节
1.常见题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某几段主要故事情节。
文章中写了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梳理情节或情感变化。
2.答题方法归纳——内容概括
记叙文六要素法、段意归纳相连法、题目拓展法
3.答题方法归纳——情节梳理
理清线索,分清层次。
提炼整合,关键语句。
要素齐全,有头有尾。
(二)文章主旨把握
1.常见题型
概括文章主题或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谈谈启示或感想。
最后一段的作用以及关键句的理解。
2.答题方法归纳
分析标题及首尾,体味主旨。
分析议论句或抒情句确定主旨。
分析作者生平、写作背景。
分析人物事件,体会作者态度、情感。
五、课堂演练
阅读《想起那年读书时》,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另附)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解答:
去邻居家读“报纸墙”
借小人书读
捡包鞭炮的纸读
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
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
2.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要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材料中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
板书: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散文

评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