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堂教学的7种矛盾
有人提到,课堂教学是“矛盾运动”,我以为很有见地。矛盾运动包含以下:
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和谐”和“冲突”的。学生的个体认知决定了“冲突性”,教学的目的是建立和谐,即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注:课堂生态是最近思考的核心问题);
2、教学过程的“行进”是“流畅”和“滞碍”的。不要惧怕因为放手给学生而让教学进度出现滞碍,滞碍蕴蓄着质变,凝滞是能力的开始,课堂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力比知识重要一万倍!
3、教学过程的“场”是“开放”和“规定”的。要解决好规定与开放的“度”,在学习权利上是完全开放的,指学习目标上是“有限”开放的。
4、教学过程的“教”是“个别”和“一般”的。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一定不是最“适合”的,“合适”未必“适合”,必须让教指向于“个体需要”,假如学生不需要教而“硬教”,则是师德出了问题所致。教师要清楚,教是为了不教,终究要消灭“教”!
5、教学过程的“学”是“承接”和“创造”的。承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否则知识不加以“运用”,就约等于吞食垃圾。死知识害死人,毒副作用巨大。
6、教学过程的“方法”是“认知”和“探究”的。什么知识都教不会,学才能会。
7、教学过程的“气氛”是“活跃”和“静默”的。动静结合,相得益彰。除了动和静,还需要活和实、收好放。
教师要成为班里第51名学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