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次北京集邮茶座分享全国邮展

分类: 广而告之 |
第201次北京集邮茶座分享全国邮展
本报讯
林轩介绍了高邮2023中华全国集邮文献展览(见图)。除了137部集邮文献参展评审出大镀金奖7个、镀金奖18个和其他奖项,还首次在全国邮展中增设数字媒体集邮文献,体现网络时代集邮的新趋势、新途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献整理类展品评出一等奖9个,以贴片形式通过展示原始集邮文献的发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拓展。如《郭润康:大众化集邮的践行者》《“稿”字邮票的身世》,或回顾电影《邮缘》《集邮》杂志的创刊、一个省的集邮活动等,引人入胜。存在的问题是展品多罗列,重展示,轻知识和研究。今后提高水平,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有的邮集因素材不符合邮展规则的要求不予评审,应当重视学习规则。
客文达点评了昆明2023第19届全国邮展的邮集。本届邮展349部竞赛性展品,15个类别齐全,新展品占80%。魏钢的《中国航空邮政》以本届最高分97获大金奖加特别奖。谢洪学的《新中国早期纪念邮票》95分获大金奖,其中以一框展示纪20未发行票,引人注目。张巍巍的《扪虱》不仅有逻辑性强的故事线,还有图画明信片的研究线贯穿每张贴片,获金奖加特别奖。李国庆的《中国“文”字邮票》更重视对印刷版式的研究成果,获大镀金奖。黄颖的《1942 年美国发行的中国抗战纪念邮票首日封》展示一套80年前邮票多样的首日封,注重研究,获大镀金奖。何成刚的《从雅典到北京》原地类展品展示从首届奥运会到中国重返奥运会的历程,素材时空跨度大,获镀金奖。专题展品标新立异,4部“马”集、自行车等,计划不再拘于文字的对仗平衡,各章的标题形成了融会贯通的故事线,处理面目一新。从整体上看,北京的展品在编组、研究和制作上需要更新换代,尽快跟上国际潮流。
王宏伟以《我用镜头记录昆明2023全国邮展》为题,用30余幅照片回顾了昆明2023全国邮展从接机到撤展的精彩瞬间。作为此届邮展的评审员,他在邮展评审工作之余又以记者身份全方位、多角度地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了展场中的年轻人、跪着讲解的征集员、欢悦的孩子们、94岁的参展者、颁奖的高光时刻、网络直播和场外摆摊的别样风景……(大有/文 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