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陕西渭南市考核办通过对全市13个县市区的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与重点建设、财税工作、住房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小城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六方面的工作考核,评选出各自项目中的前三名和最后一名,分别为其颁发红牌和黄牌。(10月24日《华商报》)
渭南颁发“最后一名奖”做得好,值得点赞,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奖牌颜色相同。因为表彰最后一名比表彰前三名更来劲儿。
每次召开表彰会,一般都是表彰名列前茅的,很少有表彰后三名特别是最后一名的,从这个角度说,渭南颁发“最后一名奖”确实值得借鉴。然而笔者倒是觉得,前三名可以不用表彰了,每次表彰只表彰最后三名尤其是最后一名就行了。
表彰前三名,可能只有前三名所在的单位来劲儿,而且在奖状、奖牌、奖杯发过之后,奖金到手之后,这个劲儿会很快消失殆尽。假如表彰最后一名,不但最后一名所在的单位来劲儿,而且其他单位都来劲儿,普通百姓更来劲儿。而且大家来劲儿的结果是,最后一名所在单位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办事程序越来越简洁规范,办事过程越来越简单快捷,服务态度越来越周到感人,政务公开越来越受到百姓欢迎,你说大家来劲儿不劲儿?
先说最后一名所在单位来劲儿。某一项或几项工作得了最后一名,综合目标考核分要扣减,评优评先资格可能要取消,单位主要负责人可能要遭诫勉谈话甚至被降职、免职等,怎么敢不来劲儿?牵涉政绩、名声和官帽呀;怎么会不来劲儿?只有努力改正,才能甩掉最后一名的帽子呀;怎么能不来劲儿?上级要理抹、百姓要骂娘呀!
再说其他单位来劲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别人得了最后一名是前车之鉴,自己肯定应该教训吸取,要不下一次就轮到自己了。中国人都好面子,领导更要颜面。表彰最后一名,对其他单位有警示作用,至少能起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最后说普通百姓来劲儿。百姓去办事,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当然是最佳效果,但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心里必定有怨言。表彰最后一名,明为表彰实为通报,这意思百姓能懂,这对那些有怨气和怨言的百姓来说,既解恨又解气,还可以对最后一名所在的单位是否改正进行有效监督,心里岂不美哉?再说,百姓的口碑是真正的金杯,群众的夸奖是真正的金奖,这是每个单位和每名领导都知道的,他们不会一点不在乎百姓的评价和呼声,所以一定会努力改进工作、改进服务,做到让上级放心、让百姓满意!
表彰最后一名比表彰前三名更来劲儿、更有威力,各地不妨学学渭南,试试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