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出台《关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资金扶持、人才支持、保障服务等多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安徽奖励公务员下海——既当官又挣钱,引起社会广泛争议。(7月11日《人民日报》)
中央领导同志说过,选择当官就要断了发财的念想。安徽打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旗号,让公务员既当官又挣钱,不仅严重损害社会公平,而且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官商只能相敬如宾,不能勾肩搭背。而安徽此举,岂止是官商勾肩搭背,而是将官商聚于一体、集于一身。勾肩搭背尚不可,集于一身哪怎行?
几天前,媒体报道了河南省濮阳县林氏化学新能源材料公司在未获得环评验收的情况下,非法生产两年多的事情。而且,这家企业的老板林金河担任当地副县长。7月7月,濮阳县人大常委免去了林金河濮阳县副县长职务。这是官商集于一身的“典型”,也是官商集于一身的“下场”。
众所周知,公务员尤其是公务员中的领导干部下海经商,很容易利用个人资源将关系转化为资本,不仅破坏市场平等竞争秩序,对普通的创业者来说更是搞特殊化。在公平正义比任何时候都喊得响的当下,既当官又挣钱显然是在挑战国人的心理底线和承受极限。无论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还是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文件,都对官员经商作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安徽出台奖励公务员下海的政策,显然与中央精神相左。
再说,公务员下海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明显缺乏论证。而且,在距离退休还有5年的时候经商创业,时机是否合适也值得商榷。实践证明,要真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应当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研究更科学的优惠政策,同时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
的市场领域。而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即将退休的公务员身上,除了贻笑大方之外,还给人留下会不会滋生腐败的充满无限遐想的空间。
亦官亦商是很多人的梦想,既官又商是很多官员的梦想。但是,官商不分让百姓深恶痛疾,而且容易导致社会情绪走向极端,因而,从1984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党政机关在职干部不要与群众合办企业的通知》以来,一直不断有禁止官员经商的文件出台,但官员经商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安徽明目张胆地奖励公务员下海,更是把官员经商推到了“极高境界”。有鉴于此,除了应该立即叫停“安徽意见”外,还应该对安徽为啥出台“意见”进行刨根问底,以杜绝类似“意见”再次面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