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报》报道:记者从全区盟市旗县(市区)卫生局长培训会议上了解到,我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了1261万人,参合率达到97%,但仍有近100万农牧民没有参合。
不可否认,我区推行新农合10年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农牧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近100万农牧民未参加新农合,这不仅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是事关百姓“病有所医”的问题。
近100万农牧民未参加新农合,说明我区新农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医疗费用持续上涨,新农合资金被医药费用所抵消;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新农合资金存在风险……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势必影响医疗保障的普惠性,影响农牧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
2012年3月7日新民网报道:2003年,河南省郑州市新农合开始试点,短短3年间就实现了全覆盖,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4年。郑州新农合工作一年一个台阶,昂首走在了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前列。我区的新农合当学学郑州,应该尽快让近100万农牧民加入到新农合中来。
郑州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为人民做好事要快,短短3年就实现了全覆盖。二是为人民做实事要实。比如,新农合个人缴纳标准不断提高,住院报销补偿封顶线也要不断提高,2012年新农合的筹资标准整体提高至290元,住院报销补偿封顶线达15万元。三是惠农政策要不断创新、拓展和完善。2009年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2011年开展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6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创新开展新农合直补工作;2012年为减轻农民重大疾病医疗负担,将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病种也纳入保障范围……
“郑州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自始至终把农民的事情放在心上。我区应该像郑州一样抓新农合、抓新农合各项工作。只要我区用心、用情为农牧民服务,何愁那100万农牧民不参加新农合?何愁农牧民“病有所医”的理想不能实现?何愁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能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