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开云:“恶意订单”岂能京东单方说了算?

(2012-11-01 08:17:07)
标签:

恶意订单

杂谈

分类: 民生

昨日,针对京东积分兑换系统出现漏洞引发的大量订单,京东商城方面称,将对恶意订单用户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也有消费者认为,京东自身存在过错,即便取消订单,也应该承担一定过错责任,给消费者予以一定补偿。(11月1日《广州日报》)

 

遭遇所谓的“恶意订单”,京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年6月18日,京东举行店庆促销,但随后产生的大批订单被该公司强制取消,京东称,少数账户的订单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用户的下单数量,经调查是少数经销商利用促销恶意下单。

 

其实,这次所谓的“恶意订单”,完全是京东自说自话。既然京东搞促销,账户为啥不可以大量下单呢?如果少数账户的订单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用户的下单数量,京东为啥坐视不管、任由账户完成下单呢?账户完成下单数量后,京东居然强制取消,这是不是“霸王条款”,账户花费的人力、精力和时间又该如何补偿?

 

这次京东再遇所谓的“恶意订单”,原因是自己的积分兑换系统出现漏洞。既然错误出在自己,显然不能要求要账户全盘买单?京东信誓旦旦,保留追究恶意订单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请问“恶意订单”如何鉴定、谁来鉴定?总不能京东一家说了算吧?即使京东认定了“恶意订单”,但还需得到法律的认可呢!

 

京东遭遇的所谓“恶意订单”,其实在网购业屡屡上演,而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商家撤销订单。然而,商家说撤销就撤销了,可征求过用户的意见?凭啥单方面认定是“恶意订单”而擅自取消?

 

当当网曾经出现过的所谓“恶意订单”事件,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不少用户反映自己明明没有订货,却有当当网的订单送货上门,并且索要货款。难道当当网要强买强卖?这既不符合做生意的自愿交易原则,也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近年来,网购业发展迅猛,网购纠纷风起云涌。当发生所谓的“恶意订单”等纠纷时,商家不应该一味地“强制取消”,更不应该板起一副委屈的面孔“要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第一,自己本身是否有错误;第二,善意和恶意有时很难分辨;第三,用户的心只能暖、不能伤,伤了用户的心,用户或许永不回来,一个个、一批批用户大量流失,商家最后必定只有死路一条。遭遇网购纠纷应该如何处理,用户心里有杠秤,商家应该好好掂量掂量!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