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提尕尔清真寺与大巴扎——穿行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二十一)

标签:
喀什大清真寺寺内不准拍照丝路图大巴扎行色匆匆 |
分类: 游记(中国) |

艾提尕尔清真寺
面包车载我们来到不远处的大清真寺。由于时间还早,地导让我们先在周围活动一下。
据资料介绍,艾提尕尔清真寺不仅是新疆也是全国最大的清真寺,还是亚洲最早建立的清真寺。
这里原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麻扎(墓地),公元十五世纪中叶,喀什噶尔统治者死后也葬于此。喀什王的后裔为纪念之而建起一座小清真寺,便是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前身。以后的五百多年间,不断有后人及信众捐资扩建,除增建寺院用房、暖室、澡堂、宣礼塔、人工湖之外,还改建了寺门、礼拜殿,重新规划了全寺布局,方形成今之规模。
“艾提尕尔”意为“节日礼拜与欢乐集会”,可以想象到,每逢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这里会是多么热闹的场面。
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广场西侧面东,正立面以浅黄砖为主材,辅以少许浅蓝与深棕色,再以白色涂料勾勒出伊斯兰特色的门窗框,庄重典雅。大门前有十三级扇形石阶,两旁各有一座称之为“宣礼塔”的塔楼,是阿訇(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呼唤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现在则多用扩音器。多年前去印尼旅行时,每每清晨就被清真寺呼唤礼拜的大喇叭吵醒,印象深刻)。这座建筑的立面并非对称。

清真寺大门是两扇铜皮包裹的厚重木门,门厅为圆拱顶的多边形大厅。可惜进入大厅后,工作人员见到我的相机,立即大声呵斥,说不准带相机入内。我说那怎么办,能暂时寄存在你们这儿吗?他说不行。我只好对地导说明情况,他倒挺机灵,马上把相机装进他的背囊,终得过关。

这把铜锁很有历史感,仔细观之还刻有精致花纹。

既然不准拍照,我也不想犯规,用手机拍了庭院里的这张石榴后,便忍手了。
在网络上看到不少人的照片,很好奇他们怎么能拍到那么多的内景?选了以下几张贴上以弥补自己的缺失。(感谢原作者)
行经林木繁盛的庭院。
到达宽敞肃穆的礼拜殿。这是大殿的廊檐,踏上这里之前,必须先脱鞋。廊檐长140米,由156根雕花支柱支撑,把天棚分为众多方格,地面满铺地毯,为信众席地祈祷之用。
内殿长度等同廊檐,亦是以雕花木柱支撑。除了墙面有一处拱形深龛供领经或宣教讲经者站立外,偌大殿中空空荡荡,地面满铺地毯供信众坐拜,朴实之风发人深省。大清真寺内外殿可供六、七千人同时礼拜。平日每天约有二、三千人礼拜,星期五“居玛日”可有六、七千人,逢大节日在寺外跪拜的可达二至三万人之多。
接着是最后一站——喀什大巴扎,由司机带路。由于大巴扎太大,还有多个出入口,司机叮嘱我们一定要紧跟他,否则就会迷路。
大巴扎里的商铺摊子太多,吃的、用的、穿的、盖的......
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这些无花果,是每个到新疆旅游的人必尝的水果。
这些布匹、衣裙,也是特具民族风情。
从这里出巴扎,转去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是新建的,主要经营首饰、毛皮制品及干果等。就在这里又忍不住手买了不少葡萄干。
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新疆真是个好地方!
逛完大巴扎,已是傍晚七点。全体上车,先去行李寄存处取了行李,接着送大部分团友去火车站踏上归途;最后则送我俩去机场,搭乘夜机飞回乌市。当旅行社接机人员把我们送到酒店已是凌晨时分。在前台领回寄存行李回房,整理完再洗漱睡下,时钟指向两点。次晨六点半又要起身,由送机人员送往机场乘搭早机回沪。行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