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读书
“春来不是读书日,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一心收拾待明年。”想来古人数十年为求取功名悬梁刺股,读的尽是些四书五经之乎者也,又无网页可以浏览,确实索然无味,不然想不出如此叫绝的名句。但这也无妨,不过是学子们偶有闲暇的调侃罢了。
记不得是谁说的了,人一辈子,在二十岁以后基本上就不可雕琢了。大概意思是人品基本定型了,以后可以学习掌握很多技能一类的知识,但人一生的底色就已经打好不可更改了。这很难考证。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趁着年轻多读书、读好书绝对是件应该追求的事儿。
古今往来,读书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书读在心里去了的,真的就是把江山社稷看做是比身家性命更重要的东西,不管江湖如何险恶,始终矢志不渝,毕生为之奋斗;另一类是把读书仅仅当做是敲门砖,进门就放下了,完全尊崇书上没有的、实际上发生作用的潜规则,祖宗教诲道德文章全然不顾。前者即是所谓忠良,后者往往列入奸臣录。
功利化的读书不是真读书,尤其是在参加革命工作后。仔细揣摩上意,发挥到极致,甚至不吝用尽极端词汇,只不过是在讨好主人,像在乞食的狗儿。这种人的文章,浅薄如纸,令人生厌。可能是在二十岁以前没读好书吧,这种人大多是取巧者。
读书可以开启心智,可以励志。心如止水,只问通与不通,不管遇与不遇,书上的东西才会往心里去。

2014.04.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