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止整风中的形式化倾向

(2014-02-18 23:47:54)
标签:

时评

杂谈

分类: 时政杂谈

防止整风中的形式化倾向

    整风整什么?一言蔽之,整掉那些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推进产生这些现象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的解决。说明白点,叫做传统吏治走向现代意义上的治吏,更进一层的,是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准确地讲,叫活动有待商榷。在大家心目中的活动,总是要很热闹的样子弄一阵子的阶段性工作,总要回归常态,大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经验告诉大家,不必往心里去,结果也是,表面上大家都很忙,其实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的确,在执政模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从计划转向市场,社会演进的“面目全非”,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脱胎换骨”了。有些东西潜移默化已成定式,更多的是对宗旨的背离。时至今日,已成顽疾的“作风”问题,早已成为制约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桎梏。

    作风仅仅是表象,作风问题深深根植于产生问题的土壤。主观上的问题,一般来讲可以从意识形态入手,从法纪上归位。揆诸历史,这也是极为难以捉摸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不会把官僚体系的运转建立在“思想觉悟”上,历史不厌其烦的证明这是危险的;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发明的最好办法还是法治。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规则制定、或者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法制——制定一整套规则制别人而不制自己,而是法治——在宪法指引下的法律体系的管辖无一例外。

    在市场和政府,社会和政府关系不清楚的时候,市场和社会的扭曲,绝大多数情况是由政府定位的错位、缺位、越位造成的;道德失常,行为失范一般可以在官吏身上找到原因,这也是从法制必须走向法治的根本原因所在,是整风活动毫无疑义要力争达到的目的。理论上讲,这样才能逐步铲除作风问题反弹的土壤。当然,这绝非一蹴而就。

    这已经是三中全会60条当中的多领域的改革了。整风活动如果不同各领域改革结合起来,本来有机连接的两件事自然会成为两张皮,事倍功半。

    整风活动短时间内反掉那些脱离群众,引起人民群众高度反感的特权,以及没有任何效率和意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不算太难,难的是建立起公务人员自觉、自愿、主动遵守的包括市场准则,社会自律准则,公务员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说,包括官吏治理在内的这一套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从思想到理念都是全新的,绝对是多领域的综合性设计和系统工程,远非见子打子的单项工作。

    单一部门操办此事,容易造成在所有问题上程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跨领域多部门多学科远非一个部门所能胜任,只能从程序上去推动,绝非组成人员有意而为之。就好比一项具体工作由司令部去操作,有可能变成所有事情都中规中矩,热热闹闹的,效果大家都不知道,过一段时间大家都自然会忘记,就像已经经历过的三讲先教科发。司令部成不了参谋部,更不可能代替作战部。

防止整风中的形式化倾向

                                                        2014.02.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