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不能过头
这两天落马的花色品种又丰富了,湖北十天两个副省级绝对不意外,可人民大学招就处处长,堂堂国家信访局副局赫然在列,出乎意料。
一般来讲,在监督几乎沦为摆设的情况下,由于有掌控资源配置的权力,官员把手中的权力当做商品,以此作为筹码交换自己的非法利益,这叫以权谋私,在经济领域已经司空见惯。这里有个特征,交换对价的主体,一方是权力,一方是商人。
可是,大学招生和就业(人大学生原则上不存在就业问题,一定是招生)不是市场领域啊,信访局与市场就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我们不知道人民大学(还有其他的大学也未曾可知)在招生或者就业过程中的水有多深,但处长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想跑,想必是跟钱有关,而且钱还不少。私下里猜测,那个处长一手遮天是有困难的,他的头儿以及头儿的头儿,弄到的银子原则上不比处长少。
这就纳了闷儿了。人大这种学校的门槛是以分数决定的不是?付出千辛万苦想上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之类大学的学子何止千千万,功力不济或者阴差阳错没上到211的又何止万万千。这些事儿都可以用钱摆平,说是有辱斯文简直就是有辱斯文,说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公也毫不为过。
况且,对价的双方除了权力一方,另一方是家长啊,这个家长身份就是孩子的父母,应该与职业和钱多钱少没有丝毫的关系。都和钱扯上关系了,难怪近些年顶级大学农村同学逐渐减少,原来大学招生早已成了生意场。
出身名牌大学就奠定了今后人生路上雄厚的基础。说句难听的,咱们管人的同志学历基本上都有硬伤,所以特别重视毕业的学校类别,一看见是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的,必定另眼相看。这是不争的事实。用钱摆平了一个名额,必定挤掉了另一个本应上到这所学校的贫寒学子名额。照前所述规则,这不是挤掉了一个可能是省长、省委书记的候选名额?真他~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打地洞!
再说这个信访局。都知道地方上的这个机构是给预备提拔的进步青年“锻炼”的岗位,真的是个苦差使。就是干得不错,提拔起来做了副局,99%的都想换岗,累不说,没油水。这岗位怎么会犯错误?不可能!就是想犯错误也没机会呀。
联想到前一阵国家出台政策,取消各地进京上访排名,对了,估计的不错的话,一定是与此有关。就知道的而言,这个排名事关各地大员身家性命、政治前途。一月一排名,如果连续名列前茅,你就准备回家归隐山林吧。听说,就是这个有着现实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排名,各地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菲,原来如彼。
政治领域里的事情都可以勾兑,可以交换,一方是权力这个没变,对价的另一方可就是地方党委政府了。这里都成市场了?这就奇了怪了。
现在大家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很感冒,毕竟,比“起基础性作用”更近了一步,彰显了上头不走回头路的决心。但是,市场化是有范围的,有领域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市场化。
在经济领域里,市场化起“决定性的作用”所遵循的准则应该是“对民商事主体,凡是法律不禁止的,都是合法的;对政府或者是公权力,凡是法律没授权的,都是违法的”。
社会领域是政府提公共服务的领域,也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作用,以使公共品配置的效率更高;政府配置公共资源,凡是可以利用市场化规则的原则上都不用行政手段,只有市场规则失灵的地方,市场主体无利可图的地方,才使用行政手段,而且不能缺位。
政治领域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能引入市场机制、市场规则。
同时,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规则,公权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受到监督,都要放到阳光下运行。其实很简单,公权力是稀缺的,在市场化条件下,稀缺资源的配置总是逐利的,总是有跑偏的动因。现代社会发明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包括广泛的人民民主在内的监督。
不管怎么吵吵网络怎么乱怎么不行,中央和国务院新近发布的节约条例,其中的市场机制作用的规定的就很详细,重要的是,一口气列出了包括网络监督在内的十个方面的监督。
所以,市场化不是绝对的,不能过头,还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否则,像大学招就处,信访局之类的花色品种不知要冒出多少来,那可真的乱套了。
2013.11.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