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地方老是低估中央决心

(2013-11-26 13:10:09)
标签:

时评

杂谈

分类: 时政杂谈

为何地方老是低估中央决心

    今年早些时候,有小学生出主意,所有公车一律挂特殊颜色号牌,全国人民一片叫好;前几天,有个地方为了彰显本地紧跟上级反四风的新举措,披露本地公车全部要印上公车标志,对此网上毁誉参半。其实,这些做法,都是肯定了现行官吏们实际所拥有的特权,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做有限的变通。

    不成想,上头更狠, “取消一般公务车”,一个都不保留。这样,除了“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外,副部副省以下的“实际占用的(军委取消副军职配备秘书文件用语)”不叫专车的专车,都没有理由了。还有釜底抽薪之策,列了十个方面的监督,怕的就是底下再去搞变通。

    那个什么什么教育活动都好长时间了,各地也是热热闹闹的在弄,可也就是没看见谁主动把自己不符合规定配备的专车,秘书,办公用房做了清退;三中全会决定也公布了,也没动静,一定要等上头,真的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一般来讲,下头对上头最在行、且屡试不爽的就是口头表示行动坚决步调一致,实际做法上耍点儿小聪明,照样我行我素。多年来的经验告诉大家,这样做上头假装没看见,底下该干嘛嘛去,大家其乐融融。

    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多年来,官吏阶层实际上已经是最大的利益集团(我同意对另外两个的说法:地产商和垄断行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都自觉不自觉的抱成团,千方百计予以维持;宗旨只不过是应景之说,所谓的人民性早已变味。

    三中全会决定正式发布以后,好多地方用两个字就可以形容,热闹。就观察而言,大多都有点抓不住纲,支离破碎的,还在等。为了表示政治态度,宣传上弄得花里胡哨的,以示自己形势跟得紧,针对本地本部门实际的举措几乎没有。普遍的,官僚阶层还是用以前的思维定式在应付。

    治理现代化包括对自身管理的现代化。除了借鉴人类历史上的先进经验,恢复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人民性应该是主要特色之一。

    经济上的市场力量起决定性作用,政治上的落实宪法和法律约束,文化上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领域的去行政化,生态上的取消GDP至上保持可持续,党建上的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哪一条不是针对官本位的?

    说白了,管住官吏不让他们乱来,不正是决定的潜台词?稍微仔细点看看60条,具体政策背后都是针对特权、针对官吏的。这很容易理解,这些都做不到,何谈带领,何谈治理现代化。

    公车也好,秘书也罢,都是小儿科。也正是看似小儿科的思维定势折射出官僚阶层的普遍不适应或者说是下意识的抵触。看起来,吏治的现代化应该是治理的现代化的前置条件,抑或是两手并重。

    对地方而言,老是这样对上头的措施“出乎意料”,说轻点是官本位习以为常改不了,低估中央决心,说重点老是这样被动地被推动,到头来,只有等到上头的裁撤了(可能性大极了)。

为何地方老是低估中央决心

                                                        2013.1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