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俩老头儿
(2013-01-14 01:37:59)
标签:
纪实文字 |
分类: “百姓故事” |
百姓故事
十几年了,有件事我一直记在心头。那是刚交流到一个县去工作的第一个周五,轮我到去“坐台”,就是到信访办处理群众来访。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基层工作,老百姓反映问题的适用条规不说驾轻就熟,还是基本有谱,不怵。主要是刚去情况不熟,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
当我们准点到信访办时,前来反映问题的,排队都转过弯去了,估计有上百人。后来知道,这跟看病一样,排队挂号。一同来的当地干部给我说,今天的活路肯定很扎实,起码整到下午。
接待室门口秩序也有点儿乱,接待室的门进不去。我们是新人嘛,人家过来看看,很正常。我笑着说,总要让我们进去呀,是不是?此时有两个老头儿挤进来,中气十足,声音洪亮,言语也偏粗鲁,几下子就把围成一团的人群给轰开了。
信访办的同志给我讲,这两个老头儿,是老上访户了,很难缠,等会注意点儿,要不然你到里边休息,我们接待,我说那哪儿行。大概这俩老头是第五还是第六个号吧,他们的情况已是多次反映了,非常清楚。他们吧,是县里国营煤矿的井下矿工,早就该退休了;还因为多年前工伤,有一大笔医疗费用是由个人垫付的,矿上一直没有破产清算,现在每月只能领到县里临时借的八十多块钱,生活困难,所以每周接待日都会来反映。
县里有两个国营大矿,三千多人,这种问题不在少数,单独处理肯定不行。只有耐心解释,保证他们在矿上改制后退休金问题、医疗费问题一并解决。其实这些俩老头十分清楚,但就是不满意,一直骂骂咧咧。可以说,有些话没点儿心理承受力,还真的受不了。
不久后的一个早上,我上街边小餐馆儿吃早餐。我们那儿早上吃豆花儿饭可是一绝,一块五一碗白白净净的豆花儿(十几年前的价格),粘上鲜香麻辣的调料,两小碗米饭让你一上午都有精神。吃的时候吧,听见里边说话的声音怎么这么熟?眼见那俩老头儿在哪儿就着豆花儿喝早酒!买单时我跟伙计说,里边那桌一起算。这样的事吧说来也巧,给我碰上两次,也没放在心上。
有次从一个单位出来,走在大街上,两只大手突然从后面抓住我的两个膀子,好生有力,同时大呼小叫的,原来是那俩上访老头儿!哎哟,哪个亲热劲儿!我笑着问他们做什么呢,俩老头儿说,他们院子里有颗大的黄葛兰,还种有茉莉花,这不,就是出来卖点儿。还跟我说到两次买单的事,说问了好多人才知道。我说那有什么,如果我吃饭你们看见还不是要给我买单,是不是?还说这花儿真香。
分手时俩老头儿死活要给我在脖子上挂一串茉莉,手上挂一串黄葛兰,说这样好。真的不好意思推辞,挂就挂吧,反正到办公室不太远。
自此以后,每次轮到我“坐台”,这俩老头儿准在。他们号是不挂了,就趴在窗台上看着我处理事情。我一会儿给他们茶杯里续续水,一会儿抽一颗他们递给的烟。遇到有人情绪激动,俩老头儿声音比他们还大,说:你们小声点,慢慢说,人家那谁谁谁是好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