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老习俗——找腰裤儿
(2012-09-07 23:07:57)
标签:
怀旧老自贡老习俗系列 |
分类: “自贡老习俗” |
自贡老习俗
自贡说把袖子挽起,叫找起(下同)。这个“找”字肯定不对,我恩文化不高,又懒得及考证,就拿这个“找”来代替,反正自贡人都晓得是啥子意思。
现在的裤儿统统叫做西式裤儿。有收腰,皮带袢袢儿,裤脚都比较小(喇叭裤除外)。
早年间,自贡盐场的各个工种,除手劲要大,绝大多数都要凭腰力、腿力。呛挑卤水的,牵牛的,拉架架车的,上天车的,撑船的船老板儿,当然还有农村的农民,用下身的力量特别多;此外,脚杆动的多,出汗就多。所以,裤儿宽松,方便,还要凉快才行。很自然,找腰裤儿就成为老自贡下力人的主力下装。
三十五岁以下的,可能你恩望文生义,是不是想说把裤儿找起?对头!但不是找裤脚哈,是在腰杆高底找几圈的意思。自贡人要謟那个弯山绕水的,不是说,卡找腰得很!就是指绞起绞起的,呛找腰样,比喻为不耿直的意思。
那时候,下力人是不在街上做衣服的。家里女人们心灵手巧,什么都能做。找腰裤儿当然不在话下,在街上买几尺布,又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手艺,手工缝制就行,既便宜又方便。
找腰裤儿的腰,起码有三尺,裤裆很大,裤腰要比现在西式裤儿的腰要长出四五寸,裤腿宽松。那时候,下力人的裤腰带一般是用鸡扬(肠)带儿;一种一公分宽的、上好棉线编织成的带带儿(用途广泛),一盘盘的专门有卖,一两分钱一尺。裤带一般不解开,大多套的死疙瘩。穿的时候,把裤儿在前面左右一折;裆以上的长出的裤腰,卡在裤腰带上,再找几圈便穿的稳稳当当;然后把裤脚扎好,既宽松舒适又麻利。
六七十年代,在自贡各大盐厂里,路上运输社拉架架车的,河坝头撑船的,进城卖菜的农民,都还经常看得到他们身着找腰裤儿矫健的身影。七十年代初期,我还问过盐厂里的工人,有工作服,杂子还穿找腰裤儿?老工人们说,唻种是操洋盘的,穿起周吴郑王的,做活路哪里要的?
七十年代中期开始顶替,老工人们逐渐退出盐厂,年轻人们有崭新的劳动布工作服,当然不肯穿那些老样式的找腰裤儿;农村条件也在改善。现在,找腰裤儿在自贡已销声匿迹。年青一代在电视里知道帝王将相的穿着,但不知道我们父辈们的生活、穿着,真的是个遗憾。
2012.09.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