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老习俗——吃茶
(2012-09-06 12:46:28)
标签:
怀旧老自贡老习俗系列 |
分类: “自贡老习俗” |
自贡老习俗
说自贡历史悠久,一点不假。在日常的话语中,也常常透着古风;像喝茶不说喝,要说吃茶;你去看看水浒,几百年前的绿林好汉,都说吃茶吃酒的,就没有喝那么文绉绉的说法。
早年间自贡吃茶,讲究的是吃早茶。茶馆早上四点钟就要开门,甚至更早。徒弟睡眼惺忪的起来,打开灶门通风,捅开昨晚煤渣压好的余火,添上新煤;幺师按顺序把门板卸下码好,几盏四十瓦的白炽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显得昏昏暗暗;师傅亲自给几个白铁皮水壶里续上新水,依次放在几个灶眼之上。此时,连小声说话都显得格外清晰。
老茶客陆续进得门来,照例亲切的问候一声“刘师、李师、幺弟早哈”。七十年代以前,在茶馆里吃茶不贵,山城沱茶五分,成都三花七分,面面茶(碎三花)五分,老鹰茶只要三分。老茶客们一般不带茶具茶叶,都晓得人家小本生意不要太“小数”。
盖碗放在传子上,“爆踺子”开了的新鲜的开水,冲在茶碗里,硬是要冲的打转;盖上盖碗,“Z伯伯,L老辈子,慢慢请哈”,幺师亲切的问候,透着尊老爱幼的礼貌。
慢慢的老乡亲们陆续坐下,头天回家听说的闲闻趣事、国内外大事,包括天气好娃儿乖那些龙门阵就摆了起来。滚滚兹兹的酽沱茶慢慢整,吃到二开三开,叶子烟巴了半根,把痰提出来后,说:“哎呀,这哈安逸呀”。七点过,精神抖擞,回家吃早饭的,做事的,该做啥做啥。自贡的老人们常说,早上那碗茶不吃通泰,唻口痰没提出来,一上午脑壳都痛。
八九点钟,一批新茶客、老主顾陆续到来。茶馆里的座位一般都有相对固定,在这一带说的起话的常坐的那个座位,一般没人去坐,哪怕空着;不晓得的去坐了,老人们都要说不懂规矩。
茶馆里有头天约好说事的,有闲来无事的,还有邻里有纠纷在这里断公道的,甚至屋头小的个儿说了人户,都要在这里打听别个娃儿登度不登度,姑妮儿子雅不子雅。要找哪个人,在茶馆头问,都是最稳当的。
人缘儿比较好的,偶尔去茶馆,人刚坐下,旁边就人有说:“幺师,茶钱这边开了哈”,透着大方、凯桑。
下午堂子头怀声,评书,川戏硬是热闹,说话小声了根本听不见。有些老茶客,午饭后要在茶馆里的竹椅上小憩,说是在家睡不着,就是要闹麻麻的,才眯得到哈尔,这叫闹中取静。
星期天,公园里树荫下的茶馆,文化宫楼下的的茶馆又是另一番景象。那是人们约会,聚会,休息的场所。同学、亲朋好友要说在哪里集中,都说在哪个茶馆。奔五以上的自贡人,有多少人没去过?
现在日子过得精细了,讲究功夫茶,酒杯大的茶碗,还要慢慢品。我常常想起大安叉叉路洞瓮边(岗亭对面)、洞口井、盐厂俱乐部、自井环该子(横街子)的老茶馆。现在如能听听大家天南海北的龙门阵,吃碗酽酽兹兹沱茶,那才巴适。
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