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灯杆坝印象——买米打油、泡青菜

(2012-02-02 10:29:39)
标签:

怀旧

老自贡

灯杆坝

系列

分类: “灯杆坝印象”

 灯杆坝印象

       ——买米打油、泡青菜

灯杆坝粮店在灯杆坝与石塔上交接处,往人民公园口子的斜坡上。好像除了这一家外,要买米打油就只有到五星店或新街老米行了。

粮店是在坡上边卖牌子,到下面称粮食。记得高高的木质柜台,米面油都在那儿交钱交粮票油票。米一角四分二一斤,面粉一角七一斤,菜油七角二一斤,这个价格维持的时间最少有十年。买米打油的时候,最好有熟人,米尽管是磅秤还是可以称旺点;比到刻刻打油按到底以后还可以使劲按一下,至少要觉得多点。

在凭票供应的年代,城市居民每月二十六斤半粮票,凭粮食本本每月在居委会领;参加工作的就在单位拿,根据工种不同,从机关的二十六斤半到翻砂工的四十三斤不等。

到文革后期,每人每月还要配搭百分之三十的面票。自贡人不喜欢经常吃面,说天天吃面烧心。我们院子的一个小孩,在北京已经做了教授,到他家做客,别的记不住了,只记得我们家用粮票换他家的面票,很是感激。

一家人里如果有几个吃长饭的娃儿,又没有吃高定量的,粮票一般就比较紧张。也有粮票富裕的,就拿去调(换)鸡蛋。那时候,农民交完公粮,口粮就不够,没办法只有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舍不得吃的鸡蛋拿到城里换粮票。当然,这也违反规定,被市管会逮到要罚款,所以一般是农民挎个小篮子,用布蒙到,到居民区轻轻地喊“调鸡蛋哦”。因为粮票没有价格,比价关系就约定俗成,好像是十斤面票或五六斤粮票调十个鸡蛋。在那个年代,副食品本来就紧张,不要说农村就是城里鸡蛋也是好东西,农民娃儿都舍不拿给吃,用来换粮票。回想起来,心里总不是滋味。

粮店对面有家弹棉花的,铺盖(棉被)用一两年后,就板了不热伙。拿到铺子里,只见师傅背一根弹性极佳的竹子,竹子顶端用绳子吊一个大大的弓拿在右手,左手用手榴弹式的木锤,不停地刮弓弦,黑乎乎的棉被一会儿就弹得白净松软,再仔细地铺上棉线,一床棉被就修旧如新,很是神奇。

到了春节过后出了几天太阳,青菜上市时节,农民们把一挑挑青菜挑到这里,这条街沿坡往上一直到王家塘,简直排满了。一分钱一斤,一块多钱买一挑还要送到家。晾干后到釜溪河里洗净,用盐一层层码在坛子里要吃一年。

刚泡好的还未完全脱青的跳水青菜,拌上熟油海椒、味精,下饭的很。到夏天泡菜已经充分发酵,这个时候叫酸菜,拿来煮豆瓣汤即开胃又解暑。

2012.02.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