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命制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014-06-05 11:02:30)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教研活动 |
语文试题命制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北城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小学语文期末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要贯彻落实语文课程评价新理念,改革期末考试命题思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持续发展。
第一,正确地认识考试的功能,明确命题指导思想。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考试评价不是选拔,不是要把学生考倒,语文考试应成为学生的一次体验、一次展示、一次创造;应成为教师的一次检验、一次关怀、一次期盼。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命题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必须体现“依托文本,放眼生活,加强整合”的理念,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二,改变命题思路。作为检测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考试,对学生来说不应该是充满紧张与恐惧的,应该使考试充满人文关怀,内容多元和开放,张扬个性,让考试充满乐趣。为此,在合理把握试题难易程度的同时,应努力增加题目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考试,使考试变成富有情趣的智慧之旅。命题语言改变简单生硬的“命令式”为“导游”、 “知心朋友”、 “合作伙伴”等亲切和谐的“对话式”,有效地遏制学生考试过程中由焦虑心境所产生的副作用。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小学语文期末考试的命题改革不能仅停留在目前的状态下,还要更深入地研究,使命题更加科学、严谨。
总之,我们只有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审视命题、研究命题,才能促进考试命题的科学性、规范化,让考试真正发挥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