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李娟《九篇雪》——姑娘美好我却心老

标签:
书评李娟九篇雪阿勒泰儿时记忆文化 |
分类: 我的书评 |
“三九”的第一天。中午推门而出,迎面有风,并不寒冷。作为一个还活着的人,我已经七八天没有呼吸到外面的空气了,可是北京不南不北,不冷不热的温度,比我老家温吞很多,使我完全忘记了节气,也快忘了季节。
我怀念小时候冰天雪地里那种干脆的冷。无风,天空清爽,世界是白的;雪经过夜里风的抽打,变得干硬似沙。在有如小刀割肉的干冷天里,半村的孩子浑在一起飞奔、打闹……热火朝天,汗流浃背。以致远远看去,每个脱下帽子的孩子,就像散养的大牛刚刚拉出来的屎:仙气缭绕,热气蒸腾。玩冰拿雪,手冻得没了知觉,偷偷就近找新鲜的牛屎,双手插进去暖暖。太忙,没时间洗,随手甩甩或借机在伙伴身上蹭蹭,继续疯……这时你来闻,我们的身上和双手味道是一样的——没条件洗澡的淘孩子和牛屎都是酸臭的。
扯得太远,严重跑题。
《九篇雪》里有一篇专写“冷”的,我读了知道作者真正“冷”过,写得像,勾起我漫天的回忆来。好的文字就这样,能使你沉思,还能勾你提笔去写——当然,坏的文字也有这个功效:使我总想提笔试试,是不是是个人就能写得比这样的坏文字强?
这是李娟最早的作品,或者称为成名作也不过分。可比较起来,我更喜欢“阿勒泰”那两本。《九篇雪》里也有很不错的,恰巧有几篇也编进了“阿勒泰”。更有意思的是,《九篇雪》全书分成三大块,一二不去说它,这个“小三”的风格迥异,突然变得“文绉绉”的,非常接近那本《走夜路时请放声歌唱》。这样的文字有很多作者的意识、情状、感觉……非常之“文艺”,和前文那种质朴写实就是天翻地覆。
个人口味不同,倒无所谓好不好。这样的小散文,我喜欢质朴直书,些许小事,说者情意盎然,读者有滋有味。
过去的一年里,读了几本李娟。实话实说,也不至于就爱读到非她不可。读了几本的原因主要就是她算得上是一种“新风”——质朴田野,类似我们常说的“小清新”——大家吃惯了重口味的红烧肉,突然上来几根清淡爽口的小黄瓜蘸酱——有营养未必,爱多久未知,但立时动心是一定的。
这几本李娟里,我最爱的还是最初的《我的阿勒泰》。有点像一见钟情:和姹紫嫣红的整个人相比,怎么都是那最初的一见最是惦念。无论是现在的妖娆,更早的文青以及未来的风韵,都不如当初不经意的一次相遇。
实际上,每个作者都应该求变化盼成长——那些不动是老家伙——不是不想,是不能了。作为一个读者,我理解也支持:要尝试要创作要敢于变化。可真跟着读下去,内心就是喜欢不起来。
姑娘正美好,我这心却不合时宜地老了。
http://s5/mw690/99af7d1dtd2d5ebb357c4&690
《九篇雪》
推荐阅读:★★★☆
这是成名作。这只是成名作,在我看来,代表作还得推《我的阿勒泰》。某专业读书报纸年度图书推荐更怪,他们认为最好的李娟是《冬牧场》……我离主旋律越来越远了。
装帧设计:★★★★
成名家了,用纸、印刷都属上乘。皮子(封面)的主色是白——好看、有样,就是易脏。做书的货们就能想这么远:忽悠你把书买下即完,读后脏了吧唧放两年就黄的问题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有必要说说里面的彩色图片:印的并不好,可能是原摄影作品也不行,但那大片的、不经修饰的绿,就是能勾魂摄魄——自然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