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柴静《看见》——发现智慧的柴姑娘

标签:
看见柴静柴姑娘书评中国故事文化 |
分类: 我的书评 |
喜欢柴静好多年了。
我不是她电视节目的粉丝——现在细想,大概看过一两期她的“新闻调查”或“面对面”,如今她的电视栏目“看见”,我一眼也没看到过——我粉的是她博客上的文章。所以,看到书在预售,立即就下了单。
也正是因为我不看电视,反而觉着此书挺有劲、挺新鲜的。有劲是指柴姑娘说了很多别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当然,大家别指望看到愤怒,她已经修炼到内敛守拙、收放平和了。新鲜是指书中所举之例大多出自其作的节目,不知看过电视的人做何感想——或许,伴着回忆、深入旧思更使人获益?我是这么希望的。
《看见》至少很好看。虽然多谈新闻传播的道理和技巧,可是外行如我,读起来一点也不觉着累,从中看到更多的是中国这些年来的一些过往、问题、症结、痛苦,和柴姑娘如何地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当然,结果未必是事到功成、人见人爱,但用心总使人高看一眼。
我不看电视,并不知道柴静初出茅庐的青涩和如今的炉火纯青究竟有多大区别,可通过书中的描述,我能感到她一路走来,收获颇丰、羽翼渐成。尤其敬佩的是,在知名度和被认可到现在的这个程度,柴静没骄傲到无节目不能做,无新闻不可写,无人事不敢访,书中表现她做起节目来反而更谨慎、更惶恐了;借自己的一个个节目、一段段新闻、一个个采访,谈勇气、谈恐惧、谈真相、谈自由、谈科学、谈政治、谈道德……直陈要害,反思己过,总结提高。不自信、常总结、爱发问,不正是我们有智慧有力量的最好路径吗?
柴姑娘自信满满,400多页的书,也没上几张玉照,弄几个名人;不写八卦、不扯段子、不摆朋友录;没啥趣闻,没有秘辛;不肯将就成文,篇篇使劲全力,满心满意都在纸上。凭自身的采访经历,事后反思,连缀成篇,看似“小”,实则写的正是那个大大的中国,和中国的人。
书里警语连连,我不引出,希望大家自己去看。我把其中一点文字抄来,让各位见识柴姑娘的文采:
水无所起止,只知流淌,但总得流淌。山高月小,它要滴落,乱石穿空,它要拍岸,遇上高山峡谷,自成江河湖海。此刻这水正在平原之上,促急的劲儿全消,自顾自地缓下来,一个温柔的转弯推动另一个温柔的转弯,无穷无尽,连石头都被打磨得全是圆润结实,就这么不知所终,顺流而去。
这是写自己,还是写中国?我不知道。不过,只要是美的就好。
可能是过犹不及吧。读柴静的认真和用心,除了一些叹服之外,还有“累”的感觉。作者在整本书里一直“端着”,像是要“跳出红尘看人间”,“绷的”很紧,我读着累,想来作者也累。
我是在那个著名的末日夜里读《看见》,可恨遭遇一场难得的感冒,读得我头昏脑胀、鼻涕横流——更可恨的是,太阳竟出来了。
推荐阅读:★★★★★
少有的理智、温和、倔强的书写者。用心又用力,我会继续爱她。但因为篇篇用力用心,读起来沉重隐隐有痛。
装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