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王小波黄金时代杂谈 |
分类: 我的书评 |
王小波在一篇小说的序中写过这样的话:“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该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我都不会记得”。——十分同意这个观点,但不同意最后一句话。原因是我没有宽容的胸怀——我偏偏能记下那些无趣的书的名字,是为了希望以后再也不要看到它、并鄙视它的作者。有过便秘的病友或许能理解——不破口大骂一通这些狗屁文章就非常的不爽。
我说了粗话,这不是我的风格。但我不道歉,并坚持继续如此。
扯远了,回来说《黄金时代》。
首先,《黄金时代》非常有趣。文中幽默有情趣的句子俯拾皆是,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也能让人明白:小波才智的确超人一等。需要说明的是,他的幽默有趣是“大众式”的,是我这样的半文盲的人也能看懂的幽默有趣;不故作高深,不“掉书袋子”,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为了解释、说明白事情而率性为之。不牵强、不造作,这个标准看来简单,可我就学不来——我们这些人总在牵强造作,并在牵强造作后还不幽默有趣。悲哀!
其二,《黄》的选题非常好。“黄金时代”——青春飞扬的时代!哪个人没有过?哪个人不怀念?有回忆总是好的,我这样的碌碌凡人,回忆里的“黄金时代”多是当年之勇,而作者的回忆却包含着饥饿、蛮荒、艰辛的劳作,以及单调的生活等,斗争、批判却是丰富的、又让其痛恨的内容。读过此文,我才真正明白了“黄金时代”的意义——它是个过去时态的词,由于是已经过去的“时代”,无论其有多“黄金”,也只能是怀念罢了,杳如黄鹤,一去不返。类似“梦里不知身是客”——“黄金”般的岁月不在了,只剩“干柴”似的有限生命,何比其悲?
其三,《黄》的叙述方法很独特。开门见山,是王小波的特色,此文的开门见山都已经达到了突兀的感觉了,实为险笔。还好顺利地衔接下去了。叙事中,时空交错、前后颠倒,看起来信口胡言、杂乱无章,但整体却能保持通顺流畅,作者对事件发展过程的驾驭和掌控轻松自如,信手拈来,可见功力很不简单。
最后,《黄》是很有深度的。有道学家激烈抨击王的作品充斥着性的内容。确如所指,写性似乎也算是他的风格了。但请注意,作家是真的在写性吗?《黄》中有说到一种阉牛的方法——锤骟术。即把牛的睾丸砸碎,使其“老实听话”。接着说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文中的确写了很多很生猛的性,但我以为作者是想说明:在当时的灰暗时代,“我”是有思想、“不老实”的。性就代表着年轻人张扬却又深受压抑的思想,作家一次次张显他的“小和尚”,无非是想表达其对政治社会的抗议和挑衅。
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作者在文中说:“在我看来,这东西(该被锤的物件,我把它理解为思想或智慧)无比重要,就如我之存在本身”。
鲁迅的杂文像刀——刀刀都割肉,王小波的“小和尚”呢?虽割不下肉,但其愤怒的姿态足以吓你一跳。
我在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是指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不是经过人为编辑整理的“时代三部曲”中的整本《黄金时代》(虽然收录的作品也是好的)。
小波的作品不少,但可惜的是只有这些了。还有诸如《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等也让人喜欢。还要着重推荐王小波的杂文——深刻地针砭时弊(有多部集子在卖)。
为了表示我的敬意,我的QQ就叫“黄金时代”(今注:近年改掉了)。为写此文,我查找了同名者——多的吓人。我隐秘地希望:这些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爱小波的。
以此陋文,充小波十年祭。
2007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