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淄博市淄川区洄村古楼(二)

(2012-01-16 16:46:54)
标签:

杂谈

 

 

洄村古楼系列材料之二

 

             探访明末古楼群   筹建陶艺娱乐馆 

      

    在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洄村村中有一组明末古楼群,是四合院样式,至今已有380年的历史,因其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雄奇的古楼 

整个古楼群青砖灰瓦,浑然一体。说她雄奇,就是雄伟和奇特。雄在主楼高耸、阁楼紧依两旁,奇在楼厅搭配、四合院式布局。主楼在北,3间4层,20米高。阁楼分列东西,3间2层,14米高。厅房在南,5间1层,8米高。

洄村古楼的独到之处还可以用“厅”台楼阁兼备,占据空间高度紧凑来概括。具体表现在厅的透亮、台的别致、楼的高峻和阁的威武。

淄博市淄川区洄村古楼(二)

厅房是6梁12柱框架,前后廊台宽大,透光性很好。月台建在院中,由带护栏的台阶和带围墙的台面组成,构思比较新颖。主楼20米高,在明朝末年不能谓之不高,那一定是“鹤立鸡群”,现在看来仍是高峻巍峨。阁楼只2层,却有14米高,显得威武敦壮。

建楼主人系博山城里者李氏家族,建于明末天启、崇祯年间,是他们在孝妇河畔精心选择的风水宝地上花费巨资修造的高级乡村别墅。

根据厅房原居住者李  杞提供的线索,若干年前他在厅房中间的脊檩下发现一枚被铁钉钉住的铜钱,取下来看是“崇祯通宝”,字体非常清楚。这枚铜钱自始至今被其珍藏,视作传家至爱之宝。崇祯在位是公元1628—1644年。

    古楼历经380年的风雨,保存至今相当完好。据了解村里的老人,这与广大村民爱楼护楼和捐资修楼密切相关,凝聚了洄村人极大的心血。

                        

                                    连环四合院 

    紧挨着古楼还有一座清代平房四合院,与古楼群一样,青砖灰瓦,朴素典雅。至今也是保存完好,尚有人家居住,但愿早日搬出成为公共场所。

    因受邻院高楼的影响,该院主屋调整为西屋,高出本院其它三屋20多厘米,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还配有月台和套屋,套屋并且再高一些。三屋地位平等,高低相同,完全臣服于主屋。

该处四合院是清代殷实家庭的典型之作,封建家长地位尊贵,所居房屋高高在上。对于讲究人人平等的当今来说,一脚踏入院中便觉不适应。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民一辙,时至今日也不能断言已全部消除了它的影响。

 

                                   几点观后感 

久居城市的我,来到乡下看到这样古旧的建筑,这样独特的建筑,不免产生诸多感慨和遐想。

厅台楼阁式四合院,确实创意独特。据笔者所见所闻,全国未见与其类似者,真是匠心独运、不同凡响。不曾想到在张博(张店—博山)公路旁100米的地方竟然有这样奇异的高楼大厅。匆匆过客无暇顾及,世居村者熟视无睹,让她在乡间默默地矗立,“养在深闺人未识”,着实太可惜可悲了。

 

淄博市淄川区洄村古楼(二)


古楼起顶采取的是楼内发券起拱的形式,楼地板为烧制的灰色方砖,楼内墙为夯实的灰土,主楼墙体1米多厚,露天的石栏刻有精美的花卉和鸟兽,月台柱子上有坚硬的多面体青石造型,还有宽阔明亮的前后各有4条粗大的柱子暴露在外的大厅房,这些都出乎我的想象。

 淄博市淄川区洄村古楼(二)


在古代无脚手架辅助的情况下,靠屯土建楼,工程量无疑是巨大的,现在村里还能看出当时取土留下的两处大坑的痕迹。非常佩服建楼主人的奇思妙想和雄伟气魄,真是敢想敢干、后世楷模。

一个楼群式和一个平房式四合院,有幸在洄村被保留下来,给现代人留下了一个了解历史的珍贵窗口。她是古人创造的精美的建筑艺术品,她是先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置身其中确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如果在楼群内再布置些古式家具、生活用品,在平房内再布置些农业用具、鞍辔车轿,楼屋就充实了内容,完全再现了古时的生产生活情况,会更有观赏价值。

 

                                    拯救古民建 

因无人管理和多年风雨的侵蚀,今年年初洄村古楼楼顶一角发生塌陷。在此情况下,村两委发动广大村民和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联系专业队伍,已对主楼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村民在响应村两委号召捐资修楼之后,如何看待、处理保护古楼和造福百姓的关系?笔者认为,只有引得人来,才能带来财富,才能保护好古楼。要引得人来,必须建成旅游景点,必须修得古楼有模有样,再搭配适当的游玩项目。

现就整个村庄来看,在旧村改造中有意识地预留了古楼和临近的四合院,旁边还有一大片破旧房屋有人居住,总共有几十亩平整的老宅基地可以利用,给洄村古楼的保存和发展、新上别的配套项目埋藏了可贵的、足够的伏笔。

作为旧房的住户,尤其是两个四合院的住户应从大局出发,适当作些让步,尽快腾出、搬离古老房屋,为村集体实施更好的计划、创造更美的未来做出贡献。

当然,要做好这一切,仅凭一村之力可能是不够的。

诚挚欢迎各地有识有资之士,来洄村考察、研究古楼,考证文物价值,提出开发意见,投入宝贵资金,合作取得共赢。让我们齐心合力来拯救日渐残破的历史文物,给古老的淄川、博山乃至齐文化留存下一点珍贵的遗产。 

 

                                    筹建陶艺馆 

洄村地处陶瓷之乡,1.2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淄博昆仑瓷器有限公司、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和淄博昆仑陶瓷城,以及许多陶瓷机械设备厂等,这些单位都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悠久的生产研究历史、良好的顾客信誉和市场。

昆仑瓷器有限公司在张博公路西侧新建国瓷文化广场,门面房高大一体化,广场宽阔公园化,文化气息非常浓厚,洋洋中国瓷器(均为China)蔚为大观。公路东侧的洄村在此良好的氛围之下,该做些什么呢?

现在要建设旅游景点,应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天时,就是优越宽松的国家政策、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地利,就是古楼、四合院、老宅基地、孝妇河、张博公路,周围技术水平高、文化档次高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人和,就是村领导班子年轻有为,村民爱楼积极性高,大家乐意建成旅游景点,盼望村庄兴旺、家庭富裕。

 

淄博市淄川区洄村古楼(二)

 

综合考虑许多方面的优势条件,在洄村古楼旁新建陶瓷艺术馆,包括陶瓷展览室、陶瓷生产流程模型、陶艺吧、刻瓷吧等非常适宜,配合古楼的保护利用一同进行开发建设。该馆重在群众性、民间性、自我娱乐性,可自己创作器型、选择花纸图案、在杯子上写诗词、在盘子上刻图画、自制物件烧制成品等,吸引城乡居民来参观游览和娱乐玩耍。

可以设想,游客在参观完古楼及四合院民宅后,另行步入陶瓷的世界,亲眼目睹人类日用器皿从陶到瓷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古说到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趣味性一定会很强。情不自禁时,游客会积极参与到陶泥制作、瓷盘刻制中,不知要创造出什么奇形怪样来。一切为游客着想,为他们提供方便,使他们玩得开心,着迷而忘返,下次还想再来,最终的结果是旅游事业越做越好。      

 

                                     再造标志楼 

因村内建设4层居民楼、张博公路抬高以及临近建筑物的普遍升高,洄村古楼被“淹没”了。要恢复和扩大她的影响,笔者强烈建议再造一座新楼。

建造新楼的原则,是以古楼为蓝本,相当于古楼翻建。“旧表子新里子”,看起来古色古香,用起来结结实实。外观青砖灰瓦,门窗发券,石头过梁或窗台。里面钢筋、瓷砖、水泥混凝土、不锈钢扶手。面向张博公路,与公路保持适当距离。楼不在大,而在高,至少6层。她本身就是一个宣传品,过往行人自然予以关注。

古楼虽然3间,但墙厚又有楼梯,有效空间不多。四楼是木质地板,踩在上面心里不够踏实。扬弃古楼优缺点地建设新楼,以5间为宜,两边设置楼梯,增加安全设施,高度在28米左右。

站在村中高楼上观光望远,肯定与在山上、在别处的感觉不同,俯视人间万物,远离尘世烦恼,换个角度观察所居环境,变个位置考虑相互关系,思想境界会得到一些净化和提升。

站在脱胎于古楼的新建高楼上,站在一览众物小的高度上,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惊喜,你会真正体会明末古楼建造者的宏伟气魄,你会真正领略孝妇河畔福贵之地---洄村的地理位置优势,你会更清楚地看到孝妇河水的粼粼波光和洄村氧化塘的湿地景观,你会更亲近地看到附近村企、昆仑镇、四周山谷及淄川、博山的万千气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