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姑与村姑(111)

(2025-09-16 15:30:55)
标签:

春姑与村姑(111)

分类: 原创博文(悲情人生)
  还是家里的那个灶台,一口大铁锅紧挨着烟囱,也挨着一口土陶罐。土陶罐不大,平时里面装水,严格来说就是在烧灶时,在火焰,抑或是废气到达烟囱前利用余温产生热水,而大铁锅则是家中炒菜,做饭都是它。灶面很大,且和烟囱的外壁一样涂有象征吉祥的图案。
  炉膛里火儿正旺,火苗儿窜出炉膛,又被吸进了烟囱,村姑姐姐太熟悉这样的情景了,当年是否也和现在一样,看着爸爸妈妈在灶台边忙碌。一个个稻草抑或是麦秸秆折成的小捆把子被塞进了炉膛,也只有不断的塞进,炉膛里的火焰才可保持始终旺盛。村姑姐姐坐在炉膛前,她负责烧火,而村姑妈妈则是在灶台上忙着。妈妈原本不想让大女儿动手,有自己和村姑爸爸来协同做饭,然而大女儿坚持要和妈妈一起,做一份有妈妈的味道,抑或是有家的味道的饭菜。
  这里的生活习俗始终没有变化,至少是村姑姐姐记事到现在,简单但且不夸张的原材料就是人们膳食的基本用料。家家户户一口大灶,矮小的烟囱穿过屋顶,早晨抑或是晚间炊烟袅袅从烟囱口飘出,也是蔚为壮观。这可不等于中午就没有炊烟,而是中午太阳的光线很强,不足以形成炊烟袅袅,但光线不好时则另当别论了。种子播种在了黄土地里,收获了果实(粮食),又收获了燃料,粮食和燃料又足以让人们得到食物,亦得到人类生存必须的燃料。如此循坏,始终不断地循环,人类及人们就有了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条件。
  几乎人们都会说“常回家看看”,如果情况允许谁又不愿意常回家看看,然而实际上不能够常回家看看的原因很多,常回家看看往往也只能是说说而已。父母希望子女守在身边,或者是不要远离,如果可以未尝不是好事。实际上是子女远走高飞是一种趋势,因为子女要生存,亦要发展,远走高飞或许是为了生存,生活的更好。又有谁做父母的不想子女活得比自己好,活得比他人好,可始终厮守在父母身边又怎么有可能。
  村姑姐姐回来了,回来看爸爸妈妈了,至少她是回来了。因为她眷念着一份故土,怀有孝心,关键是她有能力,亦有时间回家了,若一定要求她常回家看看或许也真的是为难她了。久合必分,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同样适合母子(女)之间。回家了村姑姐姐觉得欣慰,她的爸爸妈妈同样也是感到欣慰,至于是否能够常回家看看,真的要看她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了,而不要怀疑她是否有愿意常回家看看的想法。
  妈妈的味道是一种意念,在特定的环境与时间段内,妈妈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无可替代。但妈妈的味道未必就是人们的视觉,味觉,以及味蕾所接受的最好的味道。喜欢和希望是妈妈的味道,但不排斥并拒绝其他美味,或许才是正确诠释妈妈的味道。
  就在村姑姐姐和爸爸妈妈叙情,及共同操持灶台时,春姑家的烟囱也飘出了袅袅炊烟。春姑的父母知道春姑随着村姑姐姐一道回来了,但到了快午饭的时间春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知道春姑和村姑,还有良明在外面玩呢,可现在也要回家了呀,毕竟下午他还要随村姑姐姐回城里去。
  儿子一周回来一次,总要给儿子加点餐,虽然没有特别好吃的,至少得多加一个菜。春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爸爸妈妈突然发现春姑又长高了,可为什么春姑没有离开家的时候就没有感觉春姑也有长高?儿子还是有点瘦,父母心想。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春姑回家了,二老甚至有些焦急了。
  邻居家的大闺女回来了,听说还在城里买了房,开了商店,并且送了一个孩子出国。这十里八乡的没有,更别说村子里了,就是在县城范围内也没有听说这样的。若是说春姑的爸爸妈妈不羡慕那是假的,即便是换作谁都会对村姑家羡慕的。还有,如果村子里小汽车可以开进来,今天村姑姐姐回来乘坐的小汽车就会开进村子里,而且春姑今天也是坐小汽车回来的,这对村子里几乎还有没出过村子的人更是一个奇迹。
  自家和邻居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咋就差别这么大呢?邻居家有大女儿,而自家呢,老两口不愿再想下去了,但还是会想。邻家的大女儿应该和自家被抱养走的大儿子是同年龄的,如今他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大儿子被抱养后,那户人家就仿佛人间消失了一样,自那时起春姑的爸爸妈妈就再也没有过大儿子的消息了。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与贪玩,上午刚刚回到村子里的三个孩子同样如此。田野的风光与城里的建筑,与整天在学校中的氛围,是否会让三人觉得田野有多么美?因此就尽情地玩耍,以至于流连忘返?这是对黄土地一种原始的情感?抑或是离开了黄土地后重逢黄土地时的别样心情?现在的三人又是最无忧无虑的年龄,没有村姑姐姐的复杂心情,没有爸爸妈妈可能有的担心和牵挂。在黄土地上他们的眼中有遍地灿烂的小花,有草丛中的新奇,有温暖的阳光,而在课堂上心中则只有学习及学习成绩。就让孩子们在学习之外尽情享受大自然吧,这享受不需要施舍,亦不是奢求,大自然的恩赐,抑或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春姑回来了,下午还要回学校他是知道的,得赶快回家了。村姑和良明,还有村姑姐姐下午都要回县城,三个孩子即便是兴犹未尽,还是回各自的家了。人生总是有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人生的一道坎,而过来这个坎就意味着下一道坎的到来。人们就是不断地逾越一道道坎,享受人生,同时也是阅历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