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的29页教材上“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而教材在讲我国气象灾害时,又说青藏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教材前后矛盾吗?................
我们常说,影响我国的寒潮,寒潮在天气预报中的规定,是这样的:因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造成24小时内降温达10℃及以上,并且过程最低气温达5℃以下时,定义为寒潮天气过程。且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发源地主要是西伯利亚或北冰洋极地冰原气团。
在长驱南下时,中国大陆的众多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寒潮起到了阻碍作用,加上距离遥远和海洋暖空气的影响,到达东南沿海时影响力已经很小了。而且东南沿海近海附近有暖流活动,加强了暖空气的力量。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原因是地形和气流的影响。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北面是秦岭山脉和青藏高原,挡住了冷空气,南面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温度本来就偏高。青藏高原因为海拔过高,冷空气无法爬上青藏高原的高度。所以影响较小,也就是说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北部的寒流不容易到达。这样看是否可以说:青藏高原不会有寒潮灾害?
但为何教材又提出:“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呢?
这可能就要从寒潮本质现象来说了:24小时内降温达10℃及以上,并且过程最低气温达5℃以下时,定义为寒潮天气过程。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那里的气温一天相差很大,如果24小时内也降温10℃,并且过程最低气温也达5℃以下,是否可以说容易造成寒潮灾害呢?
我想这样是否就可以解释 教材前后似乎矛盾的提法,实际上,我们在分析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就材料来回答问题,掌握问题的本质才是关键,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在考试中,我们将吃大亏!
切记!!!!!!!!!!!切记!!!!!!!!!!!!!!!
加载中,请稍候......